第05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手擎火炬为残疾人照亮前行之路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2年10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擎火炬为残疾人照亮前行之路
——记昌平区南邵镇纪窑村残疾人专职委员王方勇
王方勇
参加昌平区宣讲活动
在王方勇(右一)的帮助下,冯立刚获得朗诵比赛一等奖
王方勇(左一)耐心讲解辅助用具的使用方法
 

“我开得挺好的,真得谢谢方勇啊!”只要一见到王方勇,昌平区南邵镇北邵洼村的一位残疾人就把感谢的话挂在了嘴边上。他逢人就说,如今自己拥有了残疾人专用摩托车,生活方便多了,还可以载着老妈逛公园,这样的美好生活都是在王方勇的帮助下获得的。其实,这只是王方勇所做的助残工作中的一件小事,而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给很多残疾人的生活带来了积极可喜的变化。

逐户拜访,用心敲开身患残疾朋友的心扉

今年47岁的王方勇是土生土长的昌平人,是昌平区南邵镇纪窑村残疾人专职委员。王方勇14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父亲常年在矿山工作,因此他的生活一下子全乱了。成年后,因为学历不高找不到工作,是一位好心的建材老板收留了他,从搬运水泥做起,虽说累了点,但日子过得很开心。

2016年年底,纪窑村的残疾人专职委员退休了,村书记找到了王方勇,问他愿不愿意接手这项工作。当时王方勇非常激动,“真的吗,我能做这个工作吗?”从小就没了妈,吃百家饭长大的王方勇,感恩的情结一直藏在心里,很想帮助别人,他随即表示,“我一定把这个工作做好。”

虽下了军令状,但却不知道工作该如何入手。“当时我只知道村里共有36个残疾人,于是我就一家一户去走访,了解他们的情况,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要求。”王方勇说。

最初去残疾人家走访时并不顺利,大家都认为他也就走走过场,发一下慰问品,并不是真心地想帮助他们。但王方勇不泄气,一有空就去残疾人家里了解各种情况。遇到谁家有采买需求,他就骑着小车把吃的、喝的、用的帮忙带过去。有一位老人,家里没人陪伴,跟王方勇说:“有时间你推我去公园晒晒太阳吧。”之后,只要王方勇一有时间,就会推着老人出来遛弯、聊天,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

王方勇还细心地把每个残疾人的生日记在本上。每当有人过生日,他都会自己出钱买洗衣粉、卫生纸等日用品,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他们。礼物虽不贵,但暖人心,慢慢地大家都对王方勇敞开了心扉,开始跟他讲心里话了,遇到困难总会第一时间想到王方勇。

期间,王方勇还抓紧学习国家对残疾人的优待政策和关怀,积极向大家宣讲,帮助符合政策的人申报,把实惠送到他们身边。最初的学习中,南邵镇残联社工胡雪莲给予了他很大帮助。“最初我不了解政策时,都是她在电话中给我讲解,让我快速成长了起来。”王方勇感激地说。

用心用情理顺残疾人的生活

王方勇的本职工作是在建材城上班,修理东西的技能自然不在话下。残疾人家的水管坏了、窗纱漏了、马桶堵了,王方勇都会帮着修理。他还自己打印卡片发给大家,上面印着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大家需要帮助时,可以随时打电话。

通过跟大家交流,王方勇逐渐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愿望,有的想出门转转,家属却不在身边,他来安排;有的想买残疾人专用摩托车不知道怎么入手,他就先自己学,掌握购置残摩的整个流程,再帮助别人。

一位南邵镇姜屯村的残疾人阿姨,家里还有两个残疾人,属于一户多残。平时家里买菜买药都是她负责。阿姨属于肢体残疾,符合申请残摩的标准,于是王方勇带着她去医院体检,打印申请鉴定表,选车,去交通队验车、挂牌,再教学车……一个星期后,这位68岁的阿姨终于熟练地开上了摩托车,“生活方便多了!”从此,这位阿姨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此外,在情感沟通上,王方勇也帮了不少人。此前,村里有一户家庭因残疾人和监护人沟通不畅引发了矛盾。夫妻俩给残疾人儿子找了一个对象,本意是想给儿子找个伴儿,幸福度过一生。但儿子却认为父母是嫌弃自己是个负担,因此跟父母闹起了别扭。

夫妻俩赶紧向王方勇求助,让他给儿子做思想工作。王方勇买了水果、饮料来到家里,推心置腹地聊了一下午,渐渐让大家解开了心结,家庭重新其乐融融起来。

帮助残疾人活出精彩人生

在长年跟残疾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王方勇总结出了一套交流心得。“有的残疾人没有体面的工作,所以跟他们聊天时,不聊工作,不聊工资,要更多地从生活上关心。”王方勇说。很多人在王方勇的帮助下,原来盘踞在心头的阴霾渐渐散去,生活和工作也积极起来。

有一位28岁的青年,视力二级残疾。一次王方勇下班坐公交车回家,正好碰见他。出于习惯,见到身体有残疾的人,王方勇总是主动搭话,询问需不需要帮助。“当时我问他家住哪儿,他也不理我。”王方勇回忆道。

后来,王方勇特地打听了一下。原来,这位青年叫冯立刚,是何营村人,刚出生母亲就去世了,平时性格很孤僻。

当时昌平区盲人协会正巧要举办活动,邀请残疾人进行才艺表演,目的就是鼓励盲人走出去,融入生活和社会。王方勇和何营村的残疾人专职委员沟通后,上门教冯立刚朗诵。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练习,冯立刚获得了一等奖,还拿到了丰厚的奖品。就这样,青年的性格慢慢开朗起来,对生活也逐渐乐观起来。

渐渐地,村里的残疾人都把王方勇当作亲人,很多话都愿意对他说。越来越多需要帮助的人也主动找到王方勇,让他帮忙介绍合适的工作。于是,空闲时王方勇总是多加留意,多方打听企业的招工信息,有符合条件的,就热心帮忙介绍。今年一月,他就帮助了一位残疾人在昌平区水务局的下属企业找到了合适岗位,负责检查维护水箅子。“虽说有的工作苦了点累了点,但能够自食其力,他们就非常开心。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我也很开心。”王方勇说。

在王方勇的带领下,残疾人李国顺、刘万和还组成了维修队,只要有需要,他们都会提供免费服务。他们的覆盖范围也从纪窑村扩大到周边的景文屯、营坊屯、三和庄、北邵洼、姜屯等地。“我们身体残疾,心理却不残疾,我们愿意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李国顺、刘万和都表示。

愿意手擎火炬为残疾朋友照亮前路

跟王方勇打交道后就会发现他的性格非常积极乐观。在为残疾人服务的微信群里,他总是写诗、短文和拍视频鼓励大家笑对人生。

“命运不是等待,而是努力,为生活努力,为亲情努力,为事业努力。人生的路上总有些坎坷需要跨越,总有些责任要担当,不断的跌倒,不断的前行,才有了励志的顽强与坚韧不拔的乐观。永远不变的是风雨,而不断历练的是我懂得做一个生命的强者。”每每读王方勇的小短文,总会让人心头一暖。大家的生活态度也逐渐乐观起来,也会写一些自我勉励的话发到微信群里。“在我们的微信群里,可以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大家纷纷表示。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曾说,生命有完整美好,也有残缺不幸,无数残疾人敢于战胜痛苦和困难,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道路,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残疾人工作者要做擎着火炬为残疾人照亮生活道路的人,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爱残疾兄弟姐妹,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身边。

正是遵循着张海迪的精神,王方勇把残疾兄弟姐妹当作自己的亲人,让生活充满爱,用真诚与善意服务每一位残疾朋友。在第六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中,王方勇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王方勇告诉记者,他有一个自己的愿望,就是想见到张海迪同志。“生活中有太多的艰辛,正是在小时候读过很多张海迪的文章,一直激励我前行。我要将服务残疾人的事业永远放在最前头,我想将我的工作向她汇报,让她指导我以后做得更好。”

□本报记者 周美玉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