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制造强国”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以及需要从文化、教育、就业保障等多个角度,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氛围,点亮蓝领职业荣光,让高素质技能人才真正“香起来”,如此才能在制造强国的路上走得更远。
降低落户门槛;提供购房补贴;优惠力度与博士硕士画等号……为争揽技能人才,各地政府大招频出。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可以预见的是,技能人才将越来越吃香;提高技能人才地位与待遇,持续锻造大国工匠,将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发展的必选之路。
在辽宁沈阳,符合条件的高级技师在沈阳购买首套普通商品住房,可获得最高50万元的补贴;在浙江海宁市,部分技术人员直接与博士、硕士同等待遇……技能人才在各地得到硕博同等待遇,无疑释放出了十分积极的信号——技能人才的前途是光明的,职业发展是有保证的。
毫无疑问,国家需要尖端科技研究人才,也需要专业高级工匠。目前,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科技含量总体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技能人才队伍仍然存在总量不足问题。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高技能人才在各个岗位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许多技术成果最终需要技能人才去实现。特别是步入信息时代,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更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做支撑。
进一步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企业对技工和高级技工需求的高涨、技术工人的价值正在凸现,“能工巧匠也是人才”已成为社会共识。因此,目前各地均在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通过激励措施等制度设计厚植技能人才成长的沃土,致力于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创业、增进民生福祉提供有力支撑。
在党的二十大代表中,有不少来自一线的专技人才,如山东某化工公司首席主任技师孙一倩、中国一重集团高级技师刘伯鸣等代表都是专技人才。众多技能人才当选党代表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产业工人及广大劳动群众的高度重视、信赖和关怀关爱。
毋庸置疑,一个国家只有拥有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才能走向繁荣富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因此,各地对技能人才的政策倾斜和人文关怀,用制度的激励、待遇的提高,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突出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既是各地对技能人才尊重和认可的实际表现,也有助于技能人才获得更多身份认同感。
当然,各地不光要用待遇留人,更要用事业留人、情感留人。技能人才需要的不只是薪资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相应的社会认可度。还要看到,与收入提升相对应,不少年轻技术工人更渴望人生出彩的机会。实践中,一些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比如,实行面向技术工人的股权激励,打通技能、技术和管理晋升通道,试行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等。这些创新举措,有利于促进形成“当工人有前途”的价值导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世界上的制造业强国,都有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也都有适合国家的技能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因此,实现“制造强国”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以及需要从文化、教育、就业保障等多个角度,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氛围,点亮蓝领职业荣光,让高素质技能人才真正“香起来”,如此才能在制造强国的路上走得更远。
□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