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古代祠堂 感受先贤的浩然正气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2年9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古代祠堂 感受先贤的浩然正气
——走访京城著名的三处名人祠堂
 

如今的人们,日常对祠堂这一很神圣的事物很少有接触了。祠堂即宗祠、宗庙、祖庙、祖祠,旧时又称为“祠庙”或“家庙”,多建于墓所,故把祠堂称为“祠室”,是供奉祖先和先贤的祭祀场所,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实,要彻底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祠堂和古庙、古街、古建筑一样,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北京作为古都,祠堂文化也源远流长,很多祠堂都影响很大。如本文要介绍的文天祥祠、于谦祠、袁崇焕祠,这三个历史名人祠堂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值得公众去走访了解。

文天祥祠令人荡气回肠

我在上小学时,就知道了文天祥的事迹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并把这句诗工整地抄在自己的小笔记本里。前两年偶然路过府学胡同,竟发现这个几百米长的胡同,几乎一步一个历史文物。尤其是从交道口南大街进入府学胡同,走了没有几步,就是文丞相祠。当时这无意间撞见这个祠堂,内心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

我仔细打量了这个祠堂外表,紧挨着还没有来得及修缮的文昌祠和顺天府学。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现存大门、前殿、后殿。至今仍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

祠堂坐南,由大门、过厅、堂屋等三部分组成,面积近600平方米。堂屋内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珍贵文物。如明《宋文丞相传》石碑、清《重修碑记》石碑及《宋文丞相国公像》碑等。“生平事迹展览”简要介绍了文天祥青少年时期、入仕后十五年间、起兵抗元、九死一生、再举战旗、兵败被俘、楚囚就义的英雄事迹。室内屏风正面为毛泽东手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面为文天祥所著的《正气歌》全文。后院尚存一株枣树,相传为文天祥被囚禁期间亲手所植,向南歪斜的树身象征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

据有关资料记载,文丞相祠所在的地方,就是当年元灭南宋之后,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元大都后被囚禁的地方。我看到文天祥在南宋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毅然挺身而出奔赴国难时,眼睛不禁湿润了。这是何等的胸怀和抱负啊,明知自己能力有限,但也要拼尽最后的力气为国轰轰烈烈地赴死。

这个两进四合院,虽然不大,但是承载的中华文化信息和文化精髓,确实能让每个前来参观的人都会为之感动。据这里的资料显示,这里虽然不大,但是20年来共接待中外游客20余万人次。人们在这里吟颂《正气歌》和《过零丁洋》,感受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以身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袁崇焕祠令人悲怆

说起袁崇焕,如今的很多年轻人会感到很陌生,毕竟他的戎马生涯、叱咤风云的年代距离现在太久了。当我从有关介绍得知,袁崇焕的墓和祠就在市中心时,不免诧异万分。因为据我所知,北京城内的名人墓地早就很少了。

在一个有点阴霾的中午,我乘车前往这个位于广渠门中学附近的袁崇焕墓和祠的所在。下车后并没有见到什么指示牌。问了几个人才告知,袁崇焕的墓和祠在一个居民小区里。

于是,我通过小区的门卫,告知去这里。走了几步,才见到指示牌。我发现这个社区里居然别有洞天。里面的袁崇焕祠占地还不小。袁崇焕墓和祠,现存坐北朝南的祠堂五间及后院墓地。2002年,改建为袁崇焕纪念馆,并对外开放。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门禁后绕行入花园,一处灰墙古建赫然出现在高楼林立的小区中心,进入围栏,便见到了这处古建筑。正门题写着“明代民族先烈袁崇焕墓”。周边除了稠密的居民区之外,到处是高楼林立,让这个古建筑显得十分独特。

我使劲推开虚掩的大门。只见祠堂匾额“明代粤先烈袁督师墓堂”。刚往里面走了几步,就被屋内的一个中年人叫住,是这里的负责人,给我专门讲解了半个小时。由此我知道了一些过去很少了解的历史典故。

里面通过图表、文字、书法、石碑等文物,展现了袁崇焕热血的一生。他在抗击清军的战役中,先后取得宁远、宁锦大捷,但因得罪魏忠贤而辞官回乡。在被重新启用后,崇祯帝听信谗言,袁崇焕被凌迟于菜市口,家人流徙三千里,抄没家产。据传,部下佘姓义士深夜窃走头颅,葬于广渠门内广东义园。为纪念袁崇焕,后人先后修建墓与祠。

我在展室还看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这个墓地险些被迁移。是中央领导的一个批示,使这处古建筑得以保留。

袁崇焕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爱国热诚和廉洁足以感染每个前来参观的人。尤其是他被含冤凌迟,更是亘古罕见,让人唏嘘。

于谦祠令人肃然起敬

早就知道有个于谦祠,可一直没有机会参观。不久前,去东单附近时,路过一处灰色的古建筑,猜想一定是一处古迹,不妨进去看看。走到近前才发现是大名鼎鼎的于谦祠。

北京现存的历史名人祠堂本来就不多,能够开放的就更少了。因此这处祠堂,同上述的两个祠堂一样珍贵。

于谦,明代大臣、民族英雄,曾主持京城保卫战,使明王朝转危为安。为官期间,他为老百姓做了大量的好事,不过最后含冤而死。他本是文臣,却以武扬名。终其一生只指挥了一场北京保卫战的战役,却跻身千古名将行列。也是因为他,大明王朝躲过了第一次灭顶之灾,延续了上百年。然而他却在明天顺元年(1457年)以“谋逆”罪被冤杀。

我在于谦祠,浏览了一下他的生平,特别是他的那首流传千古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让我感叹他的正气、清廉、忠骨。

我发现于谦祠较之于上述两个祠,规模有点小,因为这里曾是于谦的住所,后人改为“忠杰祠”,现为两层小楼。保存下来的文物很少,只是一些文字介绍和图片。不过,从参观者的留言看,都高度评价他的为官廉洁,忠贞坚韧。据记载,明朝派人抄他的家时,一贫如洗,连抄家者都流泪了。

这三处历史名人祠所承载的历史故事,有着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是在国家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以自身的热血捍卫国家的尊严。这些民族先贤身上蕴含的浩然正气,值得后人永远传承和弘扬。

主讲人介绍:

赵强,资深出版人、编审、知名时评人,曾在多家出版机构担任重要职务。著有杂文集《楞客天下》《出版行旅—总编辑手记》等7种,在100多家媒体刊发近2000篇杂文、评论、散文等。为北京杂文学会会员,至今仍笔耕不辍。

□主讲人:赵强 文/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