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长大真是一个让人扫兴的过程。小时候多快乐啊,一集《西游记》、一支橙子味的棒棒糖、一束不知名的野花……都能让人开心好久。那时的快乐很简单,烦恼显得很渺小。而长大以后,世界却开始向我们展示真实残酷的一面,我们不得不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摸爬滚打。曾经的密友随着时间和距离渐行渐远;曾经的理想经过现实反复磋磨后也被悄然遗忘。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的无奈,如果有可能,我真的不想长大。
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解答:
你的这番话,不禁让人想到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巴利创造的一个童话人物形象——彼得潘。彼得潘是个会飞的、永远也长不大的小男孩。他生活在美丽而神秘的永无岛上,那里有可爱的仙子、有邪恶的海盗,还有漂亮的美人鱼,一切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似乎都能在岛上找到。彼得潘在岛上经历着各种有趣的历险,每天都过得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曾幻想过成为彼得潘,因为这意味着可以永远当个孩子,不用承担各种责任,也不用吃各种成年人会吃的苦头。然而,童话故事只会是童话,不可能变成现实,每个人都会长大,只是有些人会随着长大而变得成熟有担当;而有些人则希望选择固守在自己的“永无岛”里,拒绝成长,心理学家丹·凯利把这一表现称为“彼得潘综合征”。
专家建议:
彼得潘综合征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一种流行心理学的概念,它形容的是这么一群人:虽然已经成年,但却不具备应对成年世界的能力,渴望能够永远停留在孩童时期,享受孩子的特权,即可以情绪化、可以理所当然地享受别人的照顾而不用付出太多的东西。这类人一般都有以下特点: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困难时经常需要求助;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换位思考、顾及别人的感受;情绪起伏大,容易感到愤怒,也容易感到抑郁;缺乏责任感,难以应对挑战、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很难平稳地过渡社会角色,如从学生转变成职场人。
想和孩子一样保持随性、自由、天真的心态并没有错,但倘若这种心态发展成沉溺幻想、拒绝成长、拒绝承担责任,就不利于我们适应真实的、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是“彼得潘”,那或许需要做些相应的改变。
首先,需要明白这世上并没有“永无岛”,成年人的世界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充满困难,它也有很多孩子世界没有的好处,比如能够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与自由,做到自给自足;能够自我主宰,为自己做人生选择等等。
其次,学会陪伴内在的孩子长大。在心理层面上,允许自己有孩子般的需求,如允许自己有被照顾的需要、允许自己有天真单纯的一面、允许自己有愤怒嫉妒和失望害怕的时刻;但在行动层面上,则需要以更成熟的姿态去表达和应对,比如遇到委屈时,不是不允许自己有委屈情绪,而是提醒自己不要用小孩子的方式去表达委屈和解决问题。
最后,从小事开始逐步找回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与心理自由,如听从内心的声音,遵从自己的喜好、审美与生活方式,乃至事业规划、婚恋生活等等,而不是一味地遵从父母的意见、依赖父母的认可。
“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除了一个人。”这是小说《彼得潘与温蒂》开头里的第一句话。既然长大无可避免,那么祝愿你既能当个快乐的小孩,又能成为勇敢的大人。
□本报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