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年两地支教 带着理想做教育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2年9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飞翔:
三年两地支教 带着理想做教育

 

见  到郑飞翔的时候,他已经回到北京市第二十四中任党总支副书记、执行校长一年。他说:“阿尔山的教育质量是在京蒙两地、一波又一波东城支教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才有今天的优异表现的。”

三年两地,郑飞翔从2018年起,先后在湖北郧阳和内蒙古阿尔山支教,开系列教学讲座、组织多项教研活动,写下20万字工作日记。在阿尔山一中,他把自己办公地点直接安排在教学楼,亲自带高三与高一两个班的政治课,2020年阿尔山分校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较上年翻倍;2021年突破当地十几年没有一本的纪录;2022年上线本科人数17人,毕业班将近50%的学生实现上本科。

打造阿尔山人民家门口的好学校

郑飞翔2018年远赴湖北郧阳支教,第二年8月,抵达阿尔山支教。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继续加大对阿尔山的教育帮扶力度,响应组织号召,他再延期一年,作为执行校长,带领新的12人团队继续扎根在大漠边陲教育扶贫第一线。

“东城区和阿尔山地区两地政府签订了共同奔小康的框架协议,北京二中集团的干部教师以常驻帮扶的模式,分批次到阿尔山进行支教,截止到目前,我们一共去了5批,先后有35名干部教师长期驻扎阿尔山支教。我们的目标就是帮助当地打造阿尔山人民家门口的好学校。”郑飞翔说。

郑飞翔带领团队,在当地做执行校长也带课。他带着当地老师做教研的同时,自己兼着高一和高三两个年级的政治课,任务量大,时间总感觉不够用。

阿尔山与北京高考模式不同,北京是选科模式,阿尔山还在使用语、数、外+文综理综的模式,出题思路略有不同。这就要求北京支教老师在备课时调整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郑飞翔带领团队,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精准研究当地高考试题特点,做到高考备考有的放矢。“北京孩子视野开阔,见多识广,考试是高起点、低落点;阿尔山受到地区发展影响,孩子们获得的信息有限,老师的教研环境也相对封闭,当地试题的特点与北京大开大合的特点不太一样,教学研究的角度不一样,使的劲儿也不一样。”郑飞翔说。

既要根据当地实际,又要把北京的教学方法、素养立意的试题带过去,郑飞翔担着每周12课时和一个晚自习,同时亲自主抓高三年级这个桥头堡。他重新梳理规范管理制度,精细化安排每月备考工作,一月一考、一奖、一分析、一推进。作为高三团队的一员,他以身示范,抓得严,抠得细,精准备考,毫不含糊。

阿尔山的教育质量,在两地共同努力之下渐见起色,实现了最初定的“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帮扶目标,一年一个台阶。当地产业结构单一,人员外流普遍。北京二中集团阿尔山分校的优质教育吸引了家长的注意,一些因为对当地教育缺乏信心给孩子转学的问题得到缓解。一些家长觉得二中团队在、北京的资源在,对当地教育信心足了,在走还是不走边缘徘徊的时候,最终决定把孩子留下来。

带着理想做教育

在阿尔山,一些北京支教的老师自发力所能及地捐助当地品学兼优的学生,郑飞翔说:“二中一个姓路的老师,资助了两个孩子到初中毕业。”郑飞翔自己也资助了两个家庭特殊的学生。对于了解到的一些情况特殊的学生,郑飞翔还与东城区在当地的领队干部一起,联系当地企业对学生进行经济资助,同时北京支教团队的老师牵线组织衣物、书籍的捐助。

对学生悉心关爱的同时,郑飞翔也没放松对教学的严格把关。在二中教育集团入驻前,当地从教师没有开展如此高密度的教学研讨和评课工作。后来,经常有当地的老师和领导旁听郑飞翔组织的教学评课。评课的时候,郑飞翔既要把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说出来,同时又要照顾到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有一次数学评课,郑飞翔最后一个进行评课。他问数学老师:“这节课,你的立意是什么?在每个知识点背后隐藏的学科价值和育人价值是什么?”在郑飞翔看来,每一个学科中不仅仅有知识结构的问题,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光要把知识点讲清楚,而且要让学生明白这一学科的学科价值、育人价值,懂得从学科的视角、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比如手电筒一打,就有了射线的概念;学生站队,为什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个楼之间什么样的高度和距离保持采光最好,这就涉及解三角函数的问题……很多知识,立足于老师对学科的理解,育人的价值可以带来孩子思维方式的改变。”

郑飞翔认为,课程背后是人,学知识是为了用,不为了学而学,不仅仅是为了分数,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生活意义、人生意义,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有意思。“上课有意思是老师的基本功,上课有意义考验老师对课程本质的上位理解。”郑飞翔说。

郑飞翔还十分强调在讲课过程中,老师眼中要始终有人,要立足于学生思维规律和水平的理解,要与学生思维同频共振。比如,老师认为简单的地方,可能在学生那儿很复杂;老师认为复杂的知识,可能对学生来说很简单。老师还要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讲关键问题;在孩子可能走神的时间段,想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老师要眼中有人,始终有人。想各种办法让孩子偷不了懒,糊弄不了事。”

由于两地差异,北京的教学理念在阿尔山并不能完全实现。对此,郑飞翔说:“支教工作,心态自然要好好调适。我们不可能万能的去做支教工作,但更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支教工作要看到人类发展实际,理想和实际永远是任何时代的矛盾,但是我们要有方向和信仰,找到最近的发展区,够一够,努一努就做到,即使做不到也知道。特定的发展环境下,还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授人以渔。”

他举了个例子:普通的老百姓的家居服跟时装是两个概念,时装前卫漂亮引领时尚,但日常很少有人穿着时装上街。把北京的教育理念带过去,至少让当地知道什么是发展的方向。所有今天看起来很遥远的路,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是现实,带着理想做教育,代表一种方向。就像展示时装一样,让人看到发展的大方向,这就够了!

多举措提升当地教学水平

支教期间,郑飞翔还利用二中集团的资源,积极利用京蒙专线,进行教研联动,相互做课、观摩、评课。两地教研组一对一结对子,共同备课,共同教研。毕业阶段的最后备考,邀请二中名师,一个一个教研组,给当地学科老师做高考之前的引领。同时,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两地学生同上一堂课,二中学生的公开课,阿尔山学生可以同时听,两边学生提问,实现资源共享。

他还开展师徒结对,北京常驻教师是当地老师的师父,日常备课一对一指导。几年下来,在东城教委和二中集团多位领导的全力支持下,阿尔山当地教师干部几乎全员来过北京二中集团跟岗培训。阿尔山当时有个旅游职业班,有些专业课没有老师,郑飞翔联系了东城教委,在教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东城国际职业学校四位专业老师分期分批到当地教学,弥补了课程老师的空缺。支教期间,郑飞翔还先后策划组织了多项教学研讨活动,把当地队伍带起来: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北京支教团队和二中阿尔山分校教研组互听互评活动、京蒙师徒结对教研、每周一次与北京二中联合线上教研、推门课……说到推门课,几乎每天一节,每节课都及时与教师一一沟通。几乎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听课评课。他带有5名青年教师徒弟,手把手教。做教学主管多年的他,分专题在全体教职工会上做系列教学讲座。

他和团队一起受邀,到兴安盟兄弟学校进行送课与讲座活动。听过他教学的教师,都反映他讲的东西,有理论,有实践,接地气,很受用。当地一名干部听完他的一次读书分享讲座后,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有幸聆听了郑飞翔校长的读书汇报,从始至终,参加会议的所有人都深深地被他吸引,他的话一直荡漾在每个人的心田。一千个听者,有一千个郑飞翔。河岸边,那最早盛开的毛毛狗儿花,正引领着春天悄悄走来。小城间,北京东城区教委选派的那群人啊,正引领着阿尔山市的教育蓬勃发展,大步向前……”

□本报记者 边磊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