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得问心无愧
用美食“俘获”职工的胃 用责任“抓牢”职工的心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22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得问心无愧
——记房山区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基础科科长杨雪峰
杨雪峰(左)
 

“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事关职工切身利益,也是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做好我的本职工作非常有意义,必须用心、尽力做好。”正因认识到自己身负重任,北京市房山区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基础科科长杨雪峰做工作从来不讲条件,只要把工作交给他,他就会尽全力做好,不负重托。因工作成绩出色,杨雪峰被评为2022年“应急先锋·北京榜样”。

锻造过硬本领应对新形势新挑战

杨雪峰就读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原房山区安监局(现为房山区应急管理局)从事职业卫生监察工作,2019年机构改革后他又来到局安全生产基础科工作。虽然都是在熟悉的领域工作,但他时刻保持求知若渴的状态,为的就是更好地应对机构调整后安全生产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杨雪峰不但注重理论学习,而且注重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在安全生产基础科工作3年多来,他结合房山区工业企业和重点行业领域特点,熟记相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并结合日常执法检查加深记忆和理解。

杨雪峰不仅向书本和实践学习,还注重跟兄弟单位学习。辖区经常组织重点领域联合执法检查,杨雪峰在参与执法检查时,除了细心观察兄弟单位的执法人员如何通过细节发现问题、隐患等的方式方法外,还会请教对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的特点、安全监管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等。

久而久之,杨雪峰不但能够对应急管理系统直接监管的行业领域实现精准执法,也能够对综合监管领域实行精准执法。进入安全生产基础科以来,他共计检查企业1814家次,下达整改指令书408份,督促企业消除各类隐患1277条,完成行政处罚172起。严格规范的执法推动了辖区企业主动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惩戒了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有效预防了辖区内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高效沟通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房山区辖区小微企业多,涉及行业种类多。从2019年开始,房山区大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相关工作负责人,杨雪峰深入分析各乡镇企业情况,研究工作内容,开拓工作思路,通过采取细化工作目标、明确专人负责、强化年终考核等措施,推动房山区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快速开展。

“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达标工作特别不容易。”杨雪峰介绍说,“每家企业需要花费8000元到12000元的费用。这笔费用看起来并不算多。但是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用钱的地方很多,能省则省。与此同时,很多小企业本来人手就少,觉得搞标准化还要耗费人员的精力,因此积极性普遍不高。”

“对于企业来说,肯定都要考虑投入与产出比。”杨雪峰深入分析后认为,只有让企业觉得这事干得值,才会有积极性。

为此,杨雪峰建议乡镇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多向企业负责人做好解释工作,系统讲述标准化到底该怎么做,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实际的利益。杨雪峰到企业开展执法检查时,也会不厌其烦地为企业进行解释。

就这样,在杨雪峰和乡镇各级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房山区的三级标准化达标工作一年一个台阶,连续三年大幅超额完成工作任务。2019年,完成三级标准化创建达标企业105家,小微岗位达标企业2298家,超额完成市应急管理局下达的100家达标任务,完成率2403%,全市排名第一;2020年,完成三级标准化创建达标企业149家,小微岗位达标企业1940家,超额完成市应急管理局下达的150家达标任务,完成率1393%;2021年,完成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企业154家,小微企业岗位达标企业2412家,超额完成市应急管理局下达的600家创建任务目标,任务指标完成率428%。

“以前对安全生产工作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从哪儿抓起。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建设以后,安全生产工作就有了一个有力的抓手,明显感觉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一家企业负责人说。

数字仅仅代表工作成效的一个方面,企业的感受更能说明问题。如今,小微企业纷纷表示从这项工作中受益匪浅。

创新破解有限空间作业监管难题

杨雪峰向记者介绍,在安全生产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具有时间地点不固定、多为临时作业等特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多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其的监管成为“老大难”问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杨雪峰深入剖析有限空间事故典型案例,并就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关键环节的监管提出意见和建议。

夏季是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高发期,针对这一特点,杨雪峰提出在每年春季就召集通信、供电等行业主管部门就各自行业领域的企业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其根据有限空间作业要求规范作业。

由于有限空间作业随机性强,企业如果不主动报备监管部门很难发现。针对这一问题,杨雪峰提出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有限空间安全生产作业报备机制的建议得到了采纳。2021年,为进一步提高有限空间作业知晓率,杨雪峰又提出城市有限空间作业双报备机制,即有限空间作业开工前同时向属地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以往有些有限空间作业尤其是抢修作业一般时间都比较紧急,有些企业会将作业外包给劳务人员。而这些劳务人员有的甚至连老板是谁都不知道,掀开井盖就敢下井,根本不具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更别说规范作业了。”杨雪峰说,实行双报备制度以后,行业主管部门会对企业进行安全叮嘱,同时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要求开展作业,属地安全检查队会派人到现场进行监督。

为了进一步堵塞安全漏洞,杨雪峰还建议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清风行动”专项整治、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大检查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压实行业管理部门、属地乡镇和企业有限空间安全监管职责。另外,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只要发现有施工现场进行大修作业就主动上前检查,只要涉及有限空间作业就严格检查。

与此同时,为完善全区有限空间安全生产基础台账,杨雪峰累计统计有限空间作业场所8万余个,根据有限空间类型进行分类统计,为更好地开展有限空间安全监管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数据基础。

□本报记者 刘欣欣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