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是东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调解庭庭长,在化解劳动关系争议领域已工作30余年,现主抓调解庭及“接诉即办”相关工作。他坚守法律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把“解决当事人的法结,解开当事人的心结”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调查研究、释法析理、真心关怀、亲和调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维护首都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奉献了经验智慧。2022年,苏宁荣获“首都劳动奖章”。
迅速响应 让当事人感受专业速度
“迅速响应是我们重视老百姓反映问题的最直观表现。接件后第一时间开展工作,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就当事人问题予以答复是做好专项工作最基本的要求。”苏宁在“接诉即办”经验交流会上说。自从成为仲裁院“接诉即办”专班的一员,手机不离身,24小时待命就是苏宁的工作常态。翻阅“接诉即办”微信工作群,你会发现无论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第一个在群里回复“收到,马上处理”的人永远是他,真正做到了响应派件有速度、不耽误。
“我可以感受到苏庭长的用心,他是真的把我的事当成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用心在做。我拨打完12345热线第二天就接到苏庭长的电话,询问我的困难,隔了没两天他就告诉我可以到仲裁院来和单位尝试调解,当天就帮助我和单位签订了调解协议,追回了我3个月的工资,帮助把我愁了这么久的问题解决了。”来电人苟先生在收到单位支付的工资后特意致电仲裁院“接诉即办”专班称赞苏宁的工作。表扬虽短,却彰显出苏宁值得信赖的办事速度。
用心暖心
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温度
苏宁的脸上总是堆着令人舒服的笑容,说话时语速适中,讲述政策娓娓道来,不大的声音却穿透力极强,在与群众沟通过程中仿佛邻里间的知心大哥,极易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语速平稳、态度温和、倾听耐心”是苏宁的“天赋”,也是近30年他总结出来的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他总说:“我们要选择群众最接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他们处理问题。我们是法律政策的践行者,更应该知道法律政策不应是冰冷的,应是有人情味的,更应该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温度,体会到政府部门的关怀。学会用好心办好事,才能达到便民利民效果,这也是我们工作的意义。”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难处、提出最贴合当事人实际的解决问题办法,是苏宁对自己的要求,渐渐地,“暖”便成为“苏式服务”最大特点,“暖心”成为当事人对苏宁评价中最常见的一条。
有些在职职工反映问题时,不愿意提供单位的联系方式,存在“单位会打击报复我”的担忧。面对这种情况,苏宁便自己花费时间,登录企业信息查询网站、招聘网站寻找单位电话,绝不给来电人增添新的烦恼。有些当事人文化水平不高,苏宁在接待时先与当事人话家常,消除他们的拘谨,聆听他们的经历,予以温暖的安慰,然后再慢慢引导他们表述诉求,真正让漂泊在外的打工人感受到重视、尊敬与关怀。有些当事人年纪较大,苏宁待他们如同自家的老人,格外用心,为他们规划到仲裁院办事的出行方案,告诉他们自己的电话号码,并表示随时可以提供帮助,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政策规定,且不厌其烦,直至其问题得到妥善处置。
向前一步
让当事人感受到仲裁担当
作为调解庭庭长,苏宁每年经手案件超过1400件,处理“接诉即办”投诉派件350余件。期间,他从未因案件情况复杂、处理难度大、当事人不配合等原因产生畏难情绪,或推脱给别人或放弃争议的化解。在服务为民这条路上他始终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敢为人先、冲锋在前,彰显了仲裁担当。
苏宁认为立案及投诉热线就是发现矛盾的“探头”,个别案件显现群体问题,与申请人沟通时,他总会多问几句,“你的同事有没有和你相同的情况?需不需要解决?我们可以帮助你们统一解决……”如此“以点带面”消解集体争议工作法被创造了出来,将“一案四调”工作法充分运用到案件办理中,实现调解、12345办件效率双提升。2021年,在苏宁的耐心调解下,明喆集团、商鲲教育、潮蕴国货等30余起集体争议都得到快速妥善解决,涉及劳动者近1600人,涉及金额3000余万元。
“处事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苏宁凭借立足岗位,尽心尽力,时刻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有所为,民有所得”。
□本报记者 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