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有他在,项目供电就有了“定心丸”
疫情不散,我们不退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8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他在,项目供电就有了“定心丸”
——记北京建工一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临电管理组组长费志浩
 

如果你问北京建工一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临电管理组组长费志浩的办公室在哪里,他会告诉你就在工地上。从16岁学徒开始,来北京的43年,他就在工地上坚守了43年。如果你问他参与过多少工程,他会说已经记不清了。

近日,记者来到北京建工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项目见到了费志浩。此时的他已经在现场转了一上午,刚刚回到工地现场门口的集装箱房,坐下喝了一口水。

边干边学 拿捏工程用电“性价比”

1979年,16岁的费志浩接父亲的班,从上海来到北京,进入建工集团工作。父亲是建工的老职工,参加过新中国十大建筑的建设,子承父业的他初中一毕业便直接进入工地,跟着老师傅从零学起,干起了电工。

电工是项目进场后最辛苦的工种之一:在一片荒芜的现场,为生活区、办公区、施工区等各处通上电,这一切都要电工师傅从零开始做起。电工需要提前进场,了解每个点位的功能用途,随后根据设备数量决定变压器、线路的施工情况。随着工程的推进,很多情况不断发生变化,需要不断调整。每个工地的情况还都不一样,如果考虑不周预留少了,会影响生产;如果预留过多,又会增加施工成本,减少经济效益。在费志浩看来,电工就是要拿捏好整个工程中用电的“性价比”。

接线、临电规范、用电、布线、电量怎么算……老师傅口传心授,遇到一种情况,解释一种情况。费志浩边干边学,在白纸上画图、计算需要的电量以及设备。干着干着,他便发现自己理论知识不够系统的短板,于是便报名上了中专,专门学习了电工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口传身授

带徒弟从不保留

在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两个项目上,72万平方米的面积,地下照明、楼梯照明、电梯安装……每天不断有不同工种、不同施工单位交叠更替,费志浩清楚地知道每一处用电的点位,随时关注施工人员用电规范。“用电关系着整个工程安全,不能掉以轻心。”费志浩说。

绝大多数情况下,费志浩是沉默寡言的,但要在工程施工方面出了问题,有话他可不会憋着。每天跟他转现场的徒弟们,听他说的最多的便是各种问题——“这个配多大的线啊”“这个设备的功率是多大”“闸的话配多大”……

“张嘴就是问题,我们随时准备被考。”徒弟张子松说。

费志浩记不清自己带过多少徒弟,如同记不清自己干过多少项目。徒弟都是随来随带,带成熟了就去了别的工地。电工的经验要靠积累,费志浩带着徒弟转现场,总能找到徒弟注意不到的点。

“我学到什么都愿意教出去,从不保守。最恨他们不上心学,现在条件多好啊,手机拿起来上网就能查,我们那时候没有这个条件的。”费志浩特别强调理论学习,“施工现场用电量大,新的机械设备都来了,没有理论真的不行。”

有一次来了一批空沙机,费志浩问徒弟:“这个配多大线啊。”徒弟要是俩眼一瞪说不上来,那可不行。

“谁来都会问一下,监理也会问,你作为电工都要回答上来,一问三不知是不行的,人家要知道你的电路水平的。”为了提升徒弟们的技能水平,费志浩会鼓励徒弟通过考级进行理论学习,还会通过在工地现场随时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积累实践。“我的徒弟出去在各种工程上基本都没问题。”在这一点上,他相当自信。

沉着冷静

做关键时刻的“定心丸”

工作43年,费志浩遇到过无数意外情况,如同他记不清的工程,和记不清的徒弟数量一样。凭着高超的水平,每次发生情况,费志浩查看后,都能给出恢复用电时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接上级命令,费志浩参与了朝阳区双桥方舱医院的建设。2月5日夜间,徒弟张环宇正进行着最后一轮临电检查,当他检查生活区用电时,只听“嘭”的一声,现场一片漆黑。

“电缆挖断了!快叫电工!”

最担心的还是发生了。“发电车在路上,先紧着生活区通电,天太冷了!”张环宇叫醒已经忙了两天两夜的费志浩,师徒俩往前院赶的半路碰上项目劳务负责人何川,他肩头和背上都是厚厚的积雪。“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张环宇暗想。“他还年轻,碰上这种事难免手足无措。”费志浩看出来了,他知道这个徒弟业务挺好,就是经历的事还不够。情况越紧急越不能急躁,这是电工的必修之课。“环宇,你先在生活区做准备,我去前头看看。这个天气太折磨人了,2小时内必须让生活区通电!”

2小时!张环宇冷静下来。他看了总闸的情况,检查了各处的临电后,开始在电工材料架子上挑选材料。平时好天气的时候拉碗口粗的电缆都费劲,风雪交加的夜晚更加艰难。戴着手套使不上劲儿,张环宇干脆摘下了手套,再零下几度的空气中,咬着牙使劲儿。冰冷的风雪不断地拍打在手和脸上,让他感到刺骨地痛。正在这时,前方出现了一个熟悉又挺拔的背影。“听口号啊,一!二!拉!”风雪中,当时57岁的费志浩依然肩扛电缆奋力向前迈步。

电缆就位,紧急抢接!费志浩拿着手电给张环宇照明,看到徒弟发抖的手,就鼓励地拍拍他的肩头:“欲速则不达,你没问题,慢慢来。”

不到2小时,生活区又恢复用电。通过恢复的照明,张环宇看到师傅因为拉电缆、长时间举着手电筒而冻得通红的手,赶紧掏出口袋里的凡士林。费志浩接过却也来不及搽:“走吧!向东还在前院抢险呢,先去看看。”

雪下了两天,费志浩带着徒弟值守了两天,顺利完成了两次电缆抢修,保证了现场各处电力稳定正常供应,为方舱医院按时建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费志浩说:“平日做好功夫,在危机关头才能不乱阵脚。”

□本报记者 边磊/文 于佳/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