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忘记年报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去银行办理转账都不行。随后我向昌平区市场监管局进行了咨询,提交申请后几天就被移出了黑名单,顺利办理了业务。”昨天,对于昌平区市场监管局企业信用修复办理服务,一家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连连称赞。
受疫情影响,昌平区许多市场主体发展遇到困难。为了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区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并完善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机制,拓宽修复渠道,丰富修复方式,最大限度方便市场主体办理信用修复,助力企业重返市场。今年以来,昌平区共受理、审批通过企业信用修复申请1918个,其中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1870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企业45户,完成企业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3户,构建放管结合、宽严相济、进退有序的信用监管新格局。
“企业发展总有一个从不足到完善的过程,在这期间难免发生忘记年报等非主观性的错误。如果不加变通严厉监管,可能会不利于企业发展,特别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可能会影响其生存。信用修复等包容审慎监管让执法有了‘温度’,也让企业有了更多‘喘息’的空间。”昌平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今年以来,昌平区制定出台了《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全面推广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举措。清单内包括51项内容,涉及市场主体登记、电子商务、广告、价格等多个领域。
同时,昌平区市场监管局还建立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诚、指导约谈等方式,纠正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对立即改正或在规定期限内及时改正且满足条件的市场主体,不予行政处罚,慎用少用行政强制措施,实行首次不罚、告诫到位、下不为例。今年以来,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已对93家市场主体实施免罚,涉及金额348.25万元。
“我们还将普法宣传教育贯穿行政执法全过程,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注重以案释法,切实把握法律法规出台的最新动向。”昌平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结合市场主体行业特色,通过线上线下、订单式、普适式等多种方式开展“送法律送服务”活动,涉及疫情防控政策解读、单用途预付卡管理、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与电动车出行安全等多项内容。活动开展以来,共开展“送法律送服务”活动419次,服务市场主体7800余户次,获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将加快构建“昌市监快干”“昌市监通办”两大服务品牌,不断优化辖区营商环境,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王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