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苑
3上一版
 
昼出耘田夜绩麻
红袄漫话
夏 雨
寻味老行当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8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味老行当

 

童年的记忆当中,街道小巷充满“磨剪子嘞戗菜刀”“冰糖葫芦”的吆喝声,清脆响亮,穿透力很强。每当孩童听到冰糖葫芦的叫卖声,便馋涎欲滴,无论多远都蜂拥而至,抢着吃冰糖葫芦,只为那一口酸酸甜甜的味道。

近两年手艺热,一听说最后的铁匠、石匠、篾匠、木匠、棉花匠,人们就激动半天,动辄呼吁保护。其实,这些老行当之所以会逐渐消失,是因为太辛苦了:三伏天对着热炉子,半夜三更纳鞋底,走南闯北补锅补鞋,漫天飞絮中弹棉花,终日肩扛一条长板凳游走在大街小巷……纵然辛苦如此,也不过是勉强糊口。过去是没办法,如今很少有人愿意学了。

老行当也是文化无尽藏。这些手工老行当、老字号是中国文化最朴实、最生活化、最富有人情味的一部分,他们依靠手艺人的一双巧手,在岁月的不断磨炼下,一代代传承下来,是冰冷的工业机械无法复制的珍贵文化。老行当的兴衰能多方面地反映出当时中国历史文化的变化更迭,一个行当的出现、成熟、兴盛、渐衰、没落与当时中国历史文化的大背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它们曾经是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礼失而求诸野。文化产业的根基就在民间,那些侥幸保留下来的手工业老行当、老作坊、老字号才是扎根于中国本土的文化产业宝藏。中国目前必须摆脱山寨及代加工产业的包袱,转型升级为具有创新实力的大国,这正是政府推动文化产业的主因。创新需要文化的积淀,但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资源,正在急速凋零。

这些传统手艺的传承便显得尤为重要。每张老行当的图片都能掀起我们尘封已久的记忆,令我们感慨万千……

时过境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这些老行当离我们的现代生活越来越远,懂这门传统老手艺的人越来越少,老行当业已成为一个特性符号,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那段特殊的岁月,却永远镌刻在一代代人的记忆里。

□杜一璠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