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探访北京最神秘的千年古刹承恩寺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2年8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访北京最神秘的千年古刹承恩寺

 

这些年,我去过北京大大小小的寺庙不计其数,然而,像承恩寺这样神秘,预约参观如此费力,一票难求的地方还是第一次碰到,可以说,预约的难度远远超过故宫。也许应验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信念,在我锲而不舍地从网络上预约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在2021年的盛夏,走进了这座心驰神往的千年古刹。

堪称京城最神秘的寺庙

那天,我从上午九点就从家里出发了,因为这个地方位于石景山区的模式口大街,每天都是下午2点才开门,每次接待20人,参观时长也就是短短的2个小时。因此,能预约参观的人,都是不折不扣的京城铁杆文博迷。

我穿过1000多米的模式口大街,一边打量着这条刚刚修缮一新的京西古道,一边思考着,走入这座预约了1个多月的古刹,该是一种怎样的自豪感呢?记得预约时,工作人员告知,一定要提前到,因为还要办理一些进入手续。我在下午1点半就准时到达这里。只见参观者几乎都陆续到达,大家满怀期待地等待,自然也说起了预约的不容易。有人告诉我,她为了抢上这个票,也是费时近2个月,几乎每天都是用闹钟把自己在午夜12点叫醒,开始抢票,有了这样的耐力和准备,才最终抢上票。想想自身预约的艰难经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从耳闻承恩寺的神秘,到抢票的艰辛,到翘首以待的等待,所有这些,都为此次承恩寺之行,笼罩了更为神奇的色彩。

终于,500年不开山门的承恩寺,准时在下午2点开启。这次也依然没有开启山门,而是开启了侧门,这或许也一脉相承地按照祖先留下的规矩来迎接游客吧。随着讲解员神采飞扬、满怀豪情地耐心讲解,承恩寺的往事都一股脑地呈现在游客面前。

原来,自明代正德年间落成之日起,这里便定下了三条规矩:“不受香火,不做道场,不开庙”。虽然这里寺庙众多,历史上模式口地区有记载的庙宇达19座之多,其中只有承恩寺、法海寺、慈祥庵是皇家的寺庙,其地位十分显赫。

承恩寺相传早在唐代武德年间就有庙基存在,明代正德年间(1510-1513 年)重修并赐名“承恩寺”,取其意承天恩泽。承恩寺作为正德皇帝的一处行宫,同时又是锦衣卫的秘密机构。

由于承恩寺的立庙规矩,这座千年古刹,因为这“三不”原则,更加让人猜谜,其实,这里也演绎了不少历史传奇。只不过都是民间传说,有关的历史记载,在明清、民国的出版物鲜有记载。到了民国时期,承恩寺干脆就成了军阀势力盘踞的地点。据说,那高大的四座碉楼,前脚刚被用以关押犯人,后脚就让张作霖当作了军用物资的仓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承恩寺移交石景山区政府。1961年,它成为街对面北京市第九中学的教师与学生宿舍。一年后,承恩寺里成立了石景山中学,为此整个院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很多古建的隔断被打开,门窗被替换,改成教室。一些损坏严重的古建被拆毁,文革期间,寺里的文物,包括古碑铜钟、大鼓铁磬和71尊佛像,在之前的历次运动中已经毁坏殆尽,现今已是荡然无存。

寺庙是一座四进院落,包含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及法堂。据介绍,寺内的天王殿至今完整保存明代的壁画,有出奇的内容和艺术水平,均为皇家画师所作。这些壁画与附近著名的法海寺壁画风格一致,都是明代中期的作品,而这里的壁画人文价值更高。很可惜,壁画正在修复中,没有对外开放,错过了一次欣赏的机会。

寺庙建筑也非常有特点,寺庙四角各建了一个石质碉楼,楼高两层,约10米高,方方正正,只有简单的石窗,在北京寺庙群中极为罕见。

刚刚开门迎宾的承恩寺

这座寺庙从建立初始,就与众不同。明司礼监太监温祥于正德五年改建承恩寺,皇帝钦赐匾额“敕赐承恩寺”,并准许僧录司左觉义佥书管事(官署从八品)兼任住持,优免该寺一切差役。清代承恩寺重修三次,礼亲王与该寺关系密切。礼亲王坟共三处,其中两处都在承恩寺附近,礼亲王继承者也多埋葬在承恩寺周边区域,后人扫墓祭祖大都暂住承恩寺,歇息拜佛,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

承恩寺的四角建有碉楼,寺内有四通八达的地道以及宽敞的后院,这些在京城寺庙中非常少见。这是我第一次在寺庙中看到碉楼,问了一下讲解员才知道,所有的碉楼都在修缮中,不开放,因此也无法一览真容。据说,下面都有地道,可是没有被证实。碉楼的墙上筑有石窗,是由整块的石材凿成箅状的,起着射箭的箭眼作用。寺庙整体建筑成“回”字形,除了外面的大墙,自天王殿至法堂,四面均由殿堂房屋围住,成为内院。

为何古人在这里建用于军事目的的十米高碉楼,这实在是一个待解之谜。难道如同传说的明朝特务机关在这里驻扎,以增强警卫作用?

据讲解员介绍,他们公司刚接手这个寺庙时,基本上就是一个空荡荡的庙宇。

那么,承恩寺的历史文物,既然都荡然无存,还能看到什么呢?其实,来这里本身,看这些修复好的建筑文物,感受古刹那种刻骨铭心的神秘色彩,这个过程本身就已经弥足珍贵了。

在寺庙里,我仔细端详每个建筑物,力求从建筑细节中品味出当年寺庙的辉煌。尤其是院子里随处可见的厚厚苔藓,是在别处寺庙中不曾多见的,那是这里500年不开山门所积累的历史印迹。

京城八绝赋能承恩寺魅力再现

燕京八绝,即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工艺门类,它们充分汲取了民间工艺的精华,在清代均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并逐渐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

而承恩寺的重新向公众开放,不能只是没有什么文物的空荡荡古建筑,需要在文物陈列中有所特色。主办单位的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于2021年7月12日正式开馆,由此开启了承恩寺历史的新里程。

近十个主展厅内,展示了包括金漆镶嵌仿故宫穿云龙屏风、仿清宫花丝镶嵌腰刀、景泰蓝《万寿无疆》碗等在内的400余件燕京八绝传世精品。这些珍贵的展品对传承京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个非遗主题博物馆,凝结了百名大国工匠的心血和技艺,以往我只是听说过燕京八绝,在这里能集中看到八绝的400多件珍品,不但大开眼界,也收获了不少相关知识。参观后,众人还一起到大师工作室,现场观看了大师的制作工艺。

看来,在承恩寺参观,不但能感受到500年不开山门的神秘,还能感受到这座千年古刹的新生,那就是通过燕京八绝的展示,给这里赋能了更多的北京传统文化色彩。

这次愉快的承恩寺之行,让我看到了千年历史古刹的真貌、新貌,也了解了为什么这座古刹坚持500年不开山门的缘由,对北京庙堂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

主讲人介绍:

赵强,资深出版人、编审、知名时评人,曾在多家出版机构担任重要职务。著有杂文集《楞客天下》《出版行旅—总编辑手记》等7种,在100多家媒体刊发近2000篇杂文、评论、散文等。为北京杂文学会会员,至今仍笔耕不辍。

□主讲人:赵强 文/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