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在老矿区度过的,老矿区给我留下许多记忆,其中最难忘的是跟吃水有关的记忆。
煤矿的家属区是建在平地上的一排排砖房和建在半山腰上的自建房,两者都很简陋,没有自来水。吃水,得到家属区门口的水管上接,每天只供一次水,下午四点半开始,六点半结束。
那时,只要放学铃一响,我和小伙伴们就往家飞奔,到家后,把书包一丢,顾不上歇口气,拎起塑料桶就去排队接水。左邻右舍也纷纷出动,端盆的、提桶的、拎壶的,场面蔚为壮观。排好队后,大家说说笑笑,交流着各种信息,这是家属区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
因为每天只供一次水,所以接水是每户人家的头等大事,不管烈日炎炎还是打雷下雨,必须完成,否则,全家人都得“抗旱”。
我那时年纪小,又瘦弱,拎不动大桶,只好拎小桶。别人拎一次就行了,我得往返好几趟。没法子,爸爸妈妈都上班,这个任务只能交给我。同学小红家住在半山腰上的自建房,一条羊肠小路弯弯曲曲地通上去,晴天还好,最怕雨雪结冰天气,小路又湿又滑,一不小心就摔跟头,摔疼不说,还得重新排队接水。遇到这样的天气,我打好水就去帮她。多年以后回想起来,这段淳朴的情谊仍令我心生温暖。
家属区的主妇都喜欢雨天,一到雨天,她们就把盆盆罐罐搬出来接雨水。雨水虽不能煮饭泡茶,但拖地浇花冲马桶还是没问题的。为了省水,心思灵巧的主妇们想出了多少“妙招”啊!
有一回,同学玲子借到一本《平凡的世界》,约我一起看。哪知我俩看入了迷,错过接水时间。妈妈下班回家,看到见了底的水缸,气得打了我一巴掌。顾不上休息,妈妈拎着水桶、陪着笑脸,去邻居家借水。那天夜里,妈妈跟邻居说好话借水的样子令我十分难受,产生一种强烈的渴望:什么时候能过上不用天天接水、蓄水的日子啊!
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我小学毕业那年,矿党委把职工吃水难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广泛征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实地勘察和调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家属区设计、安装了用水、排水管道,每家每户都装上了自来水管。只需轻轻一拧,清澈透亮的自来水就“哗哗哗”地流出来。自此,家属区终于告别了定时供水、排队接水的日子。
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矿区的变化一年比一年日新月异:矿工们从平房和自建房里搬出来,住进了规划整齐、设计合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网络、电视信号、煤气、暖气、太阳能一应俱全,吃水更不是问题,轻轻一拧水龙头,冷水、热水24小时不间断。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在鸟语花香的小区里聊天、散步、锻炼身体,尽情享受美好生活。
抚今追昔,叫人怎能不倍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赵闻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