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职场智能监管不可侵犯劳动者人身权益
“就业超市”提高了找工作的精准度
工会就是要帮职工 解决问题收获幸福
根治预付卡“退费难” 关键是扎牢“法治笼子”
高温津贴
防范青少年溺水 一刻都不能松懈
“工会办职工子女假期托管班”十分必要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场智能监管不可侵犯劳动者人身权益

 

“一刀切”从来不是科学、合理的办法。更重要的是,管理方案、规章制度必须依法请职工代表参与制定,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表决通过,并且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协调作用。

CBD高楼林立,一栋栋通体玻璃幕墙的写字楼彰显着现代感与科技感。但是,身处其中的员工却有不少难言的苦衷。在摩天大楼里上班是什么样的体验?有员工在网络讨论区回答说,跟去机场的感觉是一样的,进门就要过包安检,通道都有摄像头。另有人力资源主管爆料称,大厦里的打卡闸机自带计时器,从员工刷卡出闸机的时候开始计时,上班期间系统发现员工离开超过10分钟,就会自动发送提示消息到人力资源部。在众多监控设备的加持下,员工从进入大厦的第一秒开始,便进入被监控状态……

以上是《中国工人》报道中描述的场景。现实中,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感同身受——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升级、智能管理设备的“巧妙”隐形,如今从工厂到楼宇,从人工监督到数字化“监控”,手段、方法变得越来越隐蔽的同时,也变得无所不在,劳动者的人身权益处于被侵犯的边缘。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管确有其合理性和正当性,不仅可以优化运营管理、提升工作效率,而且有助防止商业秘密泄露、保障公司安全。但是,监管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规章制度、方法手段都必须合理、合法,不能超过必要限度,更不能侵犯劳动者的人身权益。

在某些人看来,劳动者的人身权益都是“小小不言”的“琐事”,偶有侵犯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正是出于这样的思维,某些企业在监管中才无所忌惮,以致出现了厕所坑位显示器、办公椅坐垫记录员工离开工位时长等“监控”奇闻,这些手段显然是超限了,甚至涉嫌违法。

我国《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都将隐私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劳动合同法》则规定了劳动者订立合同时的知情权。因此,企业监测员工行为首先要提前履行告知义务,并且具备目的正当性。其次,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正当、必要与诚信原则,用人单位不得泄露、倒卖个人信息,员工离职时也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删除被搜集和记录的信息。

有专家特别提示,数字化智能管理造成的劳动者分散化和原子化,一方面激发了劳动者之间的职业竞争,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劳动者的集体抗争能力,算法正在成为企业控制劳动者的新手段。这一点在《中国工人》记者采访中得到了证实——每一位受访者都认为公司的监控超过了必要限度,但从未有人提出过异议。“忍受不了就离职”便是他们选择的“抵抗”方式。他们没有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劳动者的这种忍让、逃避,恰恰成为用人单位滥用技术手段监控员工,随意侵犯劳动者人身权益的“诱因”之一,甚至变本加厉。面对侵权,劳动者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需要给予用人单位的忠告是,管理监督必须合法的同时,还应该根据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或过程管理,或绩效考核。“一刀切”从来不是科学、合理的办法。更重要的是,管理方案、规章制度必须依法请职工代表参与制定,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表决通过,并且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协调作用。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