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高温下的坚守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会客厅建设
本市首家中转查验库落户通州
大兴区800余个防疫“智能哨兵”月底前上岗
西城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超90%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强化承载设施“硬”支撑到提升服务“软”实力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会客厅建设

 

充分利用可再循环材料、采用可开启屋面设计、应用“智慧会展”理念……记者近日从市外办了解到,正在建设中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将被打造成首都建设精品,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国际交往中心是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之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国际交往设施服务能力提出新要求。从强化承载设施“硬”支撑到提升服务“软”实力,北辰集团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大国气派、科技引领”为目标,超前谋划、精心建设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

超前规划设计

常态化服务主场外交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于2019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8月31日,主体钢结构工程较原计划提前76天实现结构封顶。2021年6月30日,主体外幕墙全部完工正式亮相。几个月以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无数精彩瞬间、暖心故事和中国声音从这里出发,传递到全世界。如今,褪去了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光环”,奥林匹克中心区内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重回低调施工建设中。但这座建筑所透露出的气势却并不低调,形似鲲鹏展翅,飘逸轻盈、舒展大气。

据了解,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主体部分为总面积约41.9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配套部分总面积约36.6万平方米,包括5A级写字楼、精品商业综合体和酒店,将与主体建筑共同组成一座功能完备、设施现代的会展综合体。建成后将常态化服务于重大国事活动和高端会议会展,是完善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的重要硬件设施。计划于2024年底竣工,2025年正式投入使用。

节能可持续

绿色建筑天际“呼吸”

“北辰集团从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初期便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会展中心、最高标准的绿色节能建筑。”北京北辰会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晓霖介绍。

项目经过多次方案论证及评估,采用全钢结构设计,并对地基、钢结构体系及构件材料进行全方位升级,全钢结构的资源环境友好结构体系实现了对可再循环材料的充分利用,在保证建筑耐久性、安全性的前提下节约钢材约5000吨,降低不可再循环材料用量约22.4万吨。

同时,项目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充分利用,共设计安装6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热系统集热器,可满足17.5吨/天的生活热水需求。主体内全空气空调系统在过渡季节可调新风比至70%,年节省电耗约31%,年节省电量可供一辆电力新能源汽车行驶5450万公里,绕地球1363圈。三层屋顶花园采取可开启屋面设计,增强自然通风及天然采光效果,让主体建筑与城市天际“共呼吸”。

2020年11月,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主体部分获得中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最高级别认证——“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授牌。

首推中台技术

智慧赋能会展场馆

“智慧会展”理念在项目中得到充分应用。在设计、施工全过程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全专业的正向设计,是国内规模最大、信息颗粒度最细、应用程度最深的全生命周期BIM应用,是业内率先推广中台技术在会展综合体应用的项目,环境、技术、经济等命题在这座智慧建筑内被无缝整合起来。

据了解,中台技术解决了智能化系统信息的“孤岛”,通过打通以往相对独立的各个弱电系统,形成数据的共享和信息的交互,来推动场馆管理手段创新、模式创新和理念创新,落地一批数字化转型的试验场景,让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场馆系统更聪明一些、体验更智慧一些,效率更高一些。

目前,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在积极推进建设的同时已超前制定场馆筹开运营计划并开展市场调研,积极对接高能级国际会议活动。建成后将与现国家会议中心(一期)连为一体,形成总规模超130万平方米的会展综合体。

□本报记者 刘欣欣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