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体
3上一版
 
曹缘/王宗源摘跳水首金
裁判别再成为中超“热搜词”
中国足球(南方)训练基地建成使用
扎哈维“落叶归根” 加盟特拉维夫马卡比
研究表明:秦始皇帝陵“仰卧俑”制作者为青少年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裁判别再成为中超“热搜词”

 

中超新赛季“虽迟但到”,比赛还是比较精彩的,由于种种原因,各队之间的差距缩小不少,激烈程度较之往年更强。不过,中超联赛的一些弊病依然存在,比如关于裁判判罚的争议。

中超刚刚开始四五轮,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关于判罚的激烈讨论。客观说中超的裁判员水平的确有待提高,中国的球员和教练都存在着青黄不接的状况,其实裁判也是一样。现在愿意从事裁判工作的人越来越少,虽然裁判的补贴待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和那些年薪百万的教练、球员比,依然是差很多。裁判基本上都是业余的,他们都有本职工作。一旦在中超赛场陷入舆论风暴,这些本来的“普通人”会变得“不普通”,甚至会遭遇到“网暴”。从方方面面来看,从事裁判工作的吸引力正在急剧下降。老一代裁判退休后,新一代裁判似乎有些顶不上。以前足协在处理一些关键比赛时,会使用外籍裁判来平息争议,但现在由于疫情的因素,外籍裁判很难到中超执法。“赶鸭子上架”的年轻裁判们在比赛中显得有些经验不足,我们常说要给年轻球员时间,其实这些年轻裁判更需要时间。在有了VAR之后,比赛的公正性有所提高。但现在的裁判确实有些太过依赖VAR,事无巨细都要到场上看一看,其实如果自己看清楚了,或者视频助理看得很清楚,完全可以节约一些时间。

现在网络上有一个流行词——带节奏。裁判再度成为“主角”,也跟一些平台上所谓的名宿、专家的球评有关。我们看到一些很清晰的判罚,裁判员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如果你不相信中国裁判,其实在欧洲比赛中,也可以找到很多类似判例。但是,在一些解说平台上,有些名宿专家对裁判判罚提出了质疑,还在振振有词地说:“踢过球的都知道。”其实我们曾经反复说过,中国足球没有专家,有专家也得加个引号。中国国家队现在国际足联排名第78,如果说中国队排名前10,那么中国足球肯定有专家。就在这样一个水平有限的环境中,其从业者对很多问题一知半解,他们说的未必就是“真理”。而且,裁判和球员虽然从事的一个项目,但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行业。裁判需要的经验并不是他踢过多少球,而是他吹了多少球。很多名宿或者球评家眼里的“常识”,其实在裁判界眼中就是错误的认识。即便你是国脚,即便你踢过几百场顶级联赛,但在规则面前,大家都需要继续学习。

中超还在继续进行,希望接下来中超的“热搜词”中,不会再出现“裁判”这两个字。

□本报记者 段西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