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自己很差劲,没能很好地完成工作……”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接到一名女职工的来电。电话中,这名女职工情绪非常低落。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医生与这名女职工进行了60多分钟的交流,使她的情绪有所好转。(6月15日《工人日报》)
当天,心理医生给这名求助者布置了心理作业,与她相约3天后回访,还与其家人取得联系并告知实情……这是玉林市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通过热线电话危机干预,成功救助职工的众多案例中的一个。
我们常说,人要保持“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人的健康包含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实是,我们往往更注重身体健康,同时却忽视了职工的心理健康。别说像玉林市一样打造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设立医院心理康复门诊和24小时职工心理健康热线,有的单位甚至几年也难得开展一次针对职工的心理辅导课。
随着社会节奏持续加速,人们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更多的生活冲突、更复杂的心理困扰,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亟需疏导和缓解。一个人背负着思想包袱和心理压力,不可能有快乐的生活,也不可能专心地投入工作。所以,职工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建议,一是多开展各种形式(包括线上线下)的职工心理辅导课,提高职工心理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度和认知率;二是学习玉林的做法,开设职工心理康复门诊和心理健康热线;三是将“心理体检”纳入职工的“年度体检”范畴,并为所有职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持续进行关注和干预。
关爱职工,真的有必要从“心”出发。职工的心理健康关系到职工的精神状态,关系到职工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工作效率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各级工会组织和相关单位,必须将守护职工心理健康这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余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