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艳)北京市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近年来多部门共同推动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昨天,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生态环境发布会上获悉,近十年来,全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指示生物在全市频繁出现。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曹志萍介绍了水生生物、陆生生物、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区域相关情况、城市绿化隔离地区相关情况等指示物种的情况。比如在水生生物中,诸多生物依赖于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其种类和数量可起到良好的指示作用。如黑鹳需要觅食地水质清澈、食物丰富,调查显示其分布范围已从房山扩展到整个生态涵养区,数量也大大增加。北京水毛茛需生长于清澈、流动的水体中,调查发现在怀柔和密云均有分布,较原记录范围有所扩大。其他典型清洁水体指示物种如黑鳍鳈、宽鳍鱲等也出现分布范围扩大和数量增多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北京市水生态环境改善情况。
近十年来,北京市在永定河流域开展了生态走廊建设、综合治理和一系列生态修复工作,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流域生态系统连通性明显提高,为恢复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2020-2021年,在永定河流域调查记录到各类生物3600余种,其中记录鸟类200余种,超过调查记录鸟类种数的80%,涵盖了猛禽、游禽、涉禽、攀禽、鸣禽和陆禽六大生态类群。调查记录到鱼类30余种,包括黑鳍鳈和宽鳍鱲等保护物种和指示物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永定河生态修复的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