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服务职工,办法总比困难多”
职工故事
坚守社区一线 真心服务居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6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党务干部徐万松:
“服务职工,办法总比困难多”

 

“万木丛中松毅坚、意气风发挺霜寒。”在严寒风雪中,松树永远是傲骨迎风,挺霜而立。文如其名,松树坚毅的品格正好映射出这位将三十载光阴扎根在基层一线的工匠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万松。他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超越平凡,超越自我。

徐万松1974年出生,1991年加入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他做过修理工,干过材料员,从基层最普通的岗位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党务干部。在带领项目团队攻关与服务职工的过程中,在别人看来不可攻破的许多难题,到他这儿,他总能用爽朗的笑声回应,“嗨,办法总比困难多!”

打造“家文化”给职工幸福感

徐万松常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身为党员我们就应当冲锋在前,建设好支部的堡垒我们才能打胜仗。”作为一名20年党龄的老党员,徐万松走上书记岗位已有12年,他先后参与了内蒙古时代中天、永泰城、亿利生态城、内蒙古艺术学院新校区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的建设,祖国的北疆内蒙古已成为他战斗的“根据地”。

徐万松说,“项目团队的战斗力取决于党支部的凝聚力。”在这个“根据地”上,为了把每一个工程都建设好,他抓牢思想政治建设,以支部为载体,丰富团队文化,解决职工困难,使职工们能够安心、舒心、用心的工作。

在项目建设初期,无数个深夜里,他和项目团队一起规划建设职工书屋、职工文娱室,完善职工生活设施,保障职工们在工作之余有增长知识、提升自我的空间,让职工们累了能在文娱室里下两盘棋,在项目篮球场来两场竞技,使团队的“家文化”带给职工满满的幸福感。“工作有追求,生活才有奔头!一定要让所有人都优秀起来!”这是他的目标,更是项目团队成长起来的强大动力。他竭尽全力发挥好项目党员先锋岗、党员督察队、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带领党员抓成本、督现场,带头攻坚克难,创新创效,斩获省市级QC质量科技成果56项。“一个都不能落后”是他对团队的严要求和练就的硬本领。

自2014年以来,徐万松带领项目团队先后荣获了全国工人先锋号等20余项荣誉。大家笑称他是“荣誉收割机”,但他心里清楚,荣誉的背后是团队所有人辛苦的付出,这些先进人物就像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引领着项目全体职工团结拼搏,砥砺奋进。

项目“把关人”严守质量关

“项目书记不仅要抓好党建工作,更要结合专长,融入中心工作。”为此,徐万松牵头成立党员督察队,开展废旧物资、成本管控、安全生产等六大领域监督。在施工过程中他带队严格把关,哪怕一丝一毫也要较个真儿。

有一次徐万松对物资进场材料验收进行稽查,发现钢筋的料牌与出厂合格证的数据对不上。当时施工现场急需这批钢筋,大家考虑到施工进度都说:“要不先用吧,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他力排众议,坚决反对。徐万松说:“钢筋料牌和产品质量证明书必须统一并且经过复试,合格之后才能使用。否则一旦出了质量问题,就把企业的金字招牌砸了,决不可因小失大!”

后来经过联系供应商回厂查看,原来是证书拿错了,供应商及时更换同时将产品质量证明书拿了过来。但徐万松还是不放心,直到试验员现场采样去做复试,合格之后才在验收单上签字。

徐万松将党员督察队工作扎实融入项目生产每道环节,带队开展废旧物资、成本管控、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监督。他深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所以决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他常对大家说,“我们盖房子就要为住房子的负责”。凭着这股子肯吃苦、敢攻坚、筑精品的拼劲儿,他和团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多次收到业主的致信表扬。

凭借对工程质量精益求精的把关意识,徐万松所在的项目团队承接的4个工程,荣获多项国家级安全及质量荣誉,为中建二局在祖国北疆塑造了令人称赞的口碑。

后勤“总管家”牵挂职工需求

作为项目的“大家长”,后勤的“总管家”,徐万松牵挂着职工的一言一行,解决好职工的每一个需求,将项目的关爱传递到每一名职工的心坎里。

项目的同事们来自五湖四海,在他乡为异客难免心生落寞之情。为了让工地“活泼起来”、“聚拢起来”,让职工和工友们有情感的寄托,徐万松组织管理人员和工友们拍摄“我为母亲送祝福”视频;邀请电视台为工友拍摄“劳动美”主题宣传片;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组织录制建筑工人对党的祝福视频;为农民工友免费体检、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为工人义务理发……这些举措在便利工友的同时也拉进了工友间的距离,让和谐的声音更多,相互之间的理解也更多了。

徐万松连续9年在工地组织举办“亲情呼唤安康”活动,每年夏天邀请农民工子女来工地团聚,组织孩子们开展草原夏令营,体验父母的工作,认识建筑工地,通过安全教育和安全体验使孩子们自发向父母提出安全倡议,也为企业安全生产加上了一道“亲情保险”。

“奉献不分大小,担当方显大爱”,徐万松带领青年员工上街扫雪保障行人安全,帮助附近出现塌方的工地抢险,为附近停水的居民小区义务送水……诸多看似的“举手之劳”,增进了项目与属地和居民群众的和谐。

项目团队连续多年服务地方脱贫攻坚,徐万松带领职工们翻山越岭200多公里,半年内往返国家级贫困村——武川县哈拉合少乡后营子村20余次,为村子的脱贫致富献计献策。他为贫困村户送去千余只鸡苗,发动党员在业余时间用废旧模板精心制作结实漂亮的鸡笼,帮助村民修缮危房和水利设施,还为村里提供帮扶资金、成立了爱心超市。在他的助力下,该村于2019年实现全面脱贫。

面对2022年呼和浩特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徐万松组织项目职工向呼和浩特市总工会、属地防疫点等单位捐款、捐物,并制作公益短视频,呼吁市民为呼和浩特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马超 通讯员 康德利 王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