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让我感到焦虑不安
小孩哪儿有腰啊?今天让我们来谈谈腰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5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让我感到焦虑不安

邰怡明 绘图
 

职工困惑:

我刚工作两年,在北京做“码农”,每月到手15000元,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这工资水平其实还算可以。但是经常加班,让我身心俱疲,对生活失去了乐趣;无房无车,让我感觉漂泊无依,总感觉生活没有保障,又担心房东哪天涨房租或赶我走;而且受疫情影响,公司效益明显下滑,随时有裁员的可能,这也让我时常担心失业,极度焦虑不安。我该怎么办?

北京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解答:

安全感是一种感觉,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或危机的的预感,常常与恐惧、焦虑联系在一起。你感觉漂泊不定、担心失业的状态,其实是你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感到不确定,也无法掌控。这可能跟你的经历有关,比如在家庭中,时常体验不到安全感,因为这些经历,让你本身就比较缺乏安全感。一般来说,安全感强的人有比较高的自我接纳与认同感,遇事会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去思考;缺乏安全感的人则相对悲观,潜意识里可能存在自卑情结,在生活、工作中可能更多地体验到不安全感,越是渴望得到安全感,越是体验更多的挫折与不安,出现恶性循环。仔细想想,你是否本身就缺乏安全呢?比如在你成长过程中,你是否经常过度担心?是否总是在意他人的看法?是否总希望有人帮自己一把?是否总是对自己或周围的人和事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如果是,那么你要做的就是重新建立自我安全体系,从内在获取力量。

专家建议:

安全感也是一种心理需求,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从焦虑和恐惧中抽离出来,体验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被看作心理健康的同义词。所以安全感是否被满足,这对每个人而言都很重要。

内心“自治”:真正的安全感其实来自我们的内在,面对不安,你要尝试改变心态,打从心底相信自己具有改变的必要力量。同时,接纳现实的不如意,但不放大问题。

放过自己:每个人的未来都是未知的,谁也没有完全掌控未来的能力,所以你不用无限放大未来可能遇到的危机,要承认“不安全”是客观存在的,你的焦虑并不能真正改变不安。

自言自语: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自言自语能够帮助我们增强安全感,缓解心理压力。所以当再次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尝试自我对话,比如担心被裁时,可以自言自语安慰自己:“我现在有点担心自己也被裁,万一我被裁了怎么办呢?应该不会吧,我上次还得到领导的表扬呢,最坏的结果,即使被裁了,肯定也不是我的能力问题,我肯定能找到其他更好的工作。”

回归问题: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而不是担心“自我内耗”,你能够清晰的分析自己的现状,说明你对自己的问题有很清晰的认识,那完全可以就事论事,从事件本身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比如生活单调乏味,就去体验更丰富的事情(如加入运动团体、逛逛博物馆、培养兴趣爱好等);感觉漂泊不定,就努力攒钱,争取早日买房(如办个买房专用储蓄卡,每月定存几千元到该账户);担心被裁,就努力提升自我(如上网课进修、学习新技能等)。

安全感是我们内心的体验,与金钱、物质或其他人关系并不大。

□本报记者 张晶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