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趟新路服务水生态 “摸家底”弘扬水文化
为守护首都的“大水缸”,愿做保水“女先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4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水战略与水文化研究所技术总师马东春:
趟新路服务水生态 “摸家底”弘扬水文化

马东春(中)
 

“北京是座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发端于永定河冲积扇之上,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水战略与水文化研究所技术总师马东春讲起北京水历史和文化,娓娓道来。

深耕十余载,马东春参与、承担并负责完成60余项国家级、市级及区级项目,所主持的多项研究具有首创性,为水务工作开展打下坚实根基。她也因此获得北京水务科学技术奖、北京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大禹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20余项奖项。

水战略与政策研究是市水科院新的研究领域,水战略所刚组建之初,马东春负责部门工作。面对人员少、任务重、强度大等困难,她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一头扎进水务科研事业的海洋。

一边啃资料、一边跑现场,一边请教专家、一边走访各处,“科研虽然有苦又累,但是当一项项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时,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让自己更快乐。”马东春回忆。就这样,她带领团队刻苦钻研,在河长制、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史与水文化、雨洪水再生水利用政策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在生态经济、流域管理、水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全市乃至全国得以推广和应用。这些年来马东春团队获得了“全国巾帼文明岗”、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

战略政策研究要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才能更好指导推动治水工作。马东春自2009年起对北京水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这一课题开展研究,“水生态服务价值研究是对水生态系统的各项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化评价,是揭示水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的支撑作用、全面认识水资源价值的重要环节。”马东春介绍。作为前沿研究,既无经验可借鉴,也无现成模式可参考。前方无路就趟出一条,马东春誓要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北京的模式。她带领团队借鉴其他领域的相关经验,在拿到详细资料后,细抠每个数据和指标,遇到难题时主动请教专家,一次又一次进行尝试,不断总结经验。经过一年多的攻关,最终摸索出适用于北京水生态服务评价的体系和方法,为有关方面决策提供了科学支撑。

以这项已经研究十多年的课题为基础,马东春根据不断展开的新研究需求,进一步探索科研成果落地应用。去年她带队到密云水库上游多个村庄走访,这些村庄为了保护水源而退耕退养,她到这里通过农户入户调查,了解当地农户生计状况以及生态管理政策对农民农村农业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就是为了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让村民们为保水作出的贡献得到回报,真正实现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也是我们做这些研究的意义所在。”马东春说。

让马东春至今都记忆深刻的,是在2012年全面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中,北京在普查工作中加入了水文化遗产调查专项普查。“这项工作摸清了北京水文化遗产的‘家底儿’,掌握了水文化与城市的脉络,评价了水文化遗产的价值,还为全国其他省市的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马东春介绍。

由于当时北京作为全国第一个开展水文化普查的省市,无现成经验可参考,她只能带领团队边摸索边调查边总结,前往各区史志办、文化馆等查阅大量史料文献,从繁杂的信息中剥离出涉水内容,再跑遍河流湖泊、汤泉古井、古城村镇等做现场勘查复核。最终通过与专家研讨、分析论证、民间访谈等方式,建立了1950年以前北京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的水文化遗产数据库,深入挖掘了其文化内涵和精髓。

去年市文物局、市水务局公布了《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名录》,马东春团队的成果再次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保护传承弘扬水文化,是我们每个水务人的责任。”马东春说道。随后去年年底的国家水利遗产申报工作紧锣密鼓开始,尽管申报时间不到一个月且任务繁重,马东春依然条理清晰地安排各项工作,她带领团队早出晚归,到西城区史办、志办、文化馆等地查询资料,“侯仁之老先生的《什刹海志》及其他前辈志书,让今天的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期工作更为扎实。”马东春说。同时她每天走访专业人员、访谈管理人员、咨询当地专家,有时反复跑现场复核数据和资料。

在马东春的带领下,团队有条不紊地进行科学评估、系统分析,总结提炼出西城什刹海及北海作为永定河文化、皇城水文化、大运河文化集中体现的文化特点,挖掘其所呈现出的水利遗产的丰富性、治水文化内涵的集中性、地域民俗文化聚集性和历史文化的悠久性特征,将西城什刹海及北海作为首批国家水利遗产的北京市首个申报遗产上报。

“今年我们还要开展三山五园历史水系恢复、首都核心功能区的历史水系恢复等课题研究,我将继续向着‘将论文写在京华大地上’的目标努力前进,在保护传承弘扬水文化上作出更大的贡献。”马东春说。

□本报记者 孙艳 通讯员 张爽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