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11月8日起,到3月15日,市总工会组建了冬奥专班团队,主要负责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北京地区的火炬接力景观布置和环境整治、观众组织与体育表演等工作。可以说,正是大家齐心协力的全心付出,才保障了火炬传递的成功。我们每个参与者,都感觉很自豪!”市总工会权益工作部一级调研员苏日娜告诉记者。
苏日娜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市运行保障指挥部火炬接力保障组活动景观组综合运行处处长兼综合组组长,要统筹协调五个点位小组景观布置工作的具体落实。“白天去各个点位踏勘,晚上回来商量方案,大家经常是工作到凌晨;有时点位小组的人回去后,领导还会带着几个综合组组长再去磨合。经过不断完善,提炼出景观布置总设计原则、设计理念,最后形成景观布置方案,做成册子,各点位都要按照精准的方案进行布置。”
苏日娜介绍,在进行火炬传递景观布置时,他们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原则进行设计。比如说,展现冬奥元素的景观小品,最开始设计的色彩都比较花哨,但经过几轮讨论后,景观小品的颜色相对来说就比较简约了,冬奥小品以冰雪白色和春节喜庆红色为主。残奥小品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最后以蓝白为主。
此外,道旗和灯杆旗的面料选择,他们也反复斟酌了很久。面料最开始选的是单面双透的材质,但色彩不是特别鲜亮。经过不断跟冬奥组委火炬传递团队沟通协商,最后采用单面加厚材质。在北京冬残奥会时,还做了部分的双面印刷,颜色更加鲜亮了。“过程后期我们会紧盯生产进度。哪有问题就及时沟通调整,确保所有物品按质按期交付。”苏日娜说。此外,所有物料的数量都得计划精确,也会适度做些富余量,以备不时之需。
天坛公园道旗底下墩子配重,原先定的500斤,确保旗子在大风天气不倒。但墩子下面的砖是文物,压坏了怎么办?“最后结合3月份的天气情况,综合考虑文物古迹保护要求,在给每个墩子底下增加地毯防护的同时,还把配重减到200斤。此外,在火炬接力现场设置了应急保障队伍,及时处理解决了传递路线应急变化、景观维护、媒体和观众区域调整等突发问题。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残奥会火炬传递的最后一天风力特别大,大概有八九级,但我们所有的道旗、灯杆旗都经受住了强风考验,无一倾倒!”苏日娜说。
遗憾的是,今年1月底苏日娜崴了脚,韧带断了两根,只能回家养伤,但她依然没放弃工作,在家通过电话、网络继续开展冬奥服务保障工作。伤势稍微好转后,她就拄着拐回到了办公室,又跟大家并肩作战。冬残奥会时,她主动申请去残奥指挥部值班,时刻从监控视频上观察景观布置在现场传递过程当中的效果怎么样,观众反映如何,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汇报。
“可能在短时间内很难再有机会参加这样大的赛事保障服务。整个过程,我尽全力去参与,能够参与冬奥保障服务,感觉很幸福!”苏日娜说。
□本报记者 余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