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有一些为视障选手设立的项目,高山滑雪本就是勇者的运动,对这些视障运动员来说更不容易。视障选手在参加高山滑雪比赛时,需要配备一位视力正常选手作为引导员,二者的协同作战非常重要,最终的颁奖仪式上获奖运动员也会和其引导员一起登上领奖台。
3月7日,在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视障组比赛中,中国选手朱大庆夺得银牌,这是她本届冬奥会的第三枚奖牌。能够取得如此佳绩,朱大庆特别感谢了自己的引导员闫寒寒。从电视转播的画面可以清晰听到,朱大庆在闫寒寒的引导下进行比赛,闫寒寒不时大声喊“左转”“右转”“下坡”“刹车”。这些清晰的喊声,成了朱大庆向前进发的“灯塔”,她清楚地知道该往“哪里去”。
比赛中,视障运动员和引导员展现出来的信任关系令人为之动容,他们在比赛中有着极高的默契度:引导员需要通过高超的滑雪技巧帮助运动员挑战更好成绩,但在速度和安全之间,所有引导员都会首选安全,运动员也会对引导员保持着完全信任。可以说,在比赛中两个人就是“一个人”。
更令人感动的是,其实闫寒寒本身也是一位残疾人运动员。闫寒寒右臂有残疾,但他乐观向上,对滑雪运动极度热爱,曾在河北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高山滑雪赛中夺得金牌。由于伤病,这位滑雪天才并没有在赛场上更进一步,而是选择成为一名视障残奥选手引导员,继续着自己的滑雪梦想。终于,闫寒寒成为了冬残奥会多枚奖牌得主朱大庆明亮的“眼睛”,为她保驾护航,两个人共同实现了登上奥运领奖台的光辉梦想。
无论是夏季残奥会还是冬季残奥会,我们都能看到视障选手引导员的身影。在之前的残奥会比赛中,引导员虽然可以和运动员一起上领奖台,但是却不能获得奖牌。在北京2008年残奥会时,出现过视障运动员把金牌挂到引导员脖子上的感人情景。也许是被这些动人的镜头触动,自北京残奥会之后,无论是夏季残奥会还是冬季残奥会,视障运动员的引导员登上领奖台后,都可以共同获得奖牌——这可能是残奥会最为人性化的一项改革。
□本报记者 段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