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保障房中心:疏堵并举杜绝电动自行车上楼
冬残奥会引导员是这样炼成的
“线上+线下” 东城城管燃气安全大讲堂开课
燃气二分公司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
服务冬奥会 上阵“父女兵”
开展特种设备检查 拧紧校园防护“安全阀”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3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历千锤百炼变身“雪精灵”
冬残奥会引导员是这样炼成的

 

3月4日晚,北京冬残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开幕,48位引导员成为开幕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引导员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华女子学院的在校女大学生。她们以优雅的举止和昂扬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迈出的每一步都不简单

身穿白蓝色长裙、佩戴雪容融挂饰……开幕式上,运动员入场时,引导员手举雪花造型引导牌走在最前面,每一名引导员都表现得端庄得体,落落大方,就像一个个美丽的“雪精灵”。

“舞台上,她们看起来只是引导运动员走了几步,其实这每一步都不简单,行进姿态、举牌姿势等需要达到高度统一。”中国传媒大学带队教师傅饶说,“她们手里举的引导牌很重,在举稳引导牌行走时,也要用余光调整与前方队伍的距离,同时还要兼顾耳麦中现场导演的指令,与后方队伍要保持合适距离,可以说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但走稳步伐、保持合适距离还只是第一步,端庄、大气的仪态和热情、自信的表情也是引导员的表现重点。“导演跟我们强调说,我们是东道主,要拿出东道主的自信和大气,还要表现出我们热情欢迎大家来做客的感觉。”退伍军人、中华女子学院学生、英国队引导员邢馨方说,“其实我寻找这种感觉并不顺利,刚开始我总表现出军人的果敢刚毅,顾了脚步和仪态就忘了表情,顾了表情腿都不会迈了,一直体会了好久才找到感觉。”

伴着《歌唱祖国》的歌声,东道主中国队最后入场,现场欢呼声一下高昂起来。“虽然我当时也无比激动,但是我依旧要保持稳定的步伐,稳定的情绪,一定要把最好的状态表现出来。”中华女子学院学生、中国队引导员吴佳尧说道。

平时走路都在练举牌步伐

半年多前,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华女子学院几百名学生报名参加冬残奥会开幕式,经过层层选拔,两所学校共56名学生入围。但是从获取资格到变身为舞台上美丽的“雪精灵”,她们经历了千锤百炼。

按照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组的安排,引导员的排练过程要经过校园训练、基地合练、“鸟巢”彩排和预演多个环节,共持续3个半月时间。“有时一天的排练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练走姿时,有姑娘的双脚被鞋磨破了;站姿训练时,长时间的固定动作,让不少姑娘的小腿肿得像萝卜……”中华女子学院带队教师谢珊珊说道,虽然排练很累,但是被选中担任开幕式引导员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让大家充满力量。

一次合练中,学生们被导演组批评走路的感觉不对。“我们当时非常难过,本来导演让我们先吃午饭,下午再继续练习调整的,但是我们所有人都表示练不好就不能吃午饭,要利用午餐时间加练。”中华女子学院学生孙继琳说,“等到下午再进行合练时,导演就说我们的状态对了。”

除了集体排练,中国传媒大学的姑娘们也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自行加练。“记得那段时间,我们不仅在形体教室练,在宿舍走廊练,就连往返课堂、食堂的路上也迈着举牌子的步伐,把周围同学都看得一愣。”中国传媒大学学生、藏族姑娘斯那央初说道。

台上台下一样“闪光”

参与排练的一共是56名学生,但是最终走上舞台的是48名引导员,这意味着有8名学生成为了候补。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曹安童直到开幕式的前一天才得知自己是候补。“说不遗憾是不可能的,也不知道有多少次眼泪忍不住流下来。”曹安童说道。但是遗憾中也有幸运,迎接曹安童的是另外一份光荣且神圣的工作——引导运动员入座。“当我用英文对那些运动员说出‘欢迎来到中国’,当我对他们热情地招手,与他们一起欢呼时,我切身感觉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曹安童说道。

中华女子学院学生莫萃子也是在临近开幕式前得知自己成为了候补引导员,进而担任了运动员入座引导工作。“老师鼓励我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虽然没能‘闪亮’地登上开幕式舞台,但是我也发挥了一颗小小螺丝钉的作用,我依旧自豪。”

□本报记者 孙艳 通讯员 陈芳芳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