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控城服“智慧环卫”助力“绿色冬奥”
冬奥火炬手回乡重温“圣火接力”
平谷葫芦画里的冬奥祝福
冬奥志愿者严嘉琪:实现火炬手父亲的遗愿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奥志愿者严嘉琪:实现火炬手父亲的遗愿

 

在号称“国门第一岗”的首都国际机场,有这样一位礼宾服务志愿者——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大三学生严嘉琪,他的敬业程度让同伴钦佩不已。

严嘉琪来自新疆昌吉,由于患有先天性左桡骨脱臼致使左臂畸形,比右臂短了十几厘米,且无法过度用力,一些在别人看来轻而易举的事,他可能要用数十倍甚至百倍努力才能做到,但他从未被生活的重压打倒过。“因为我从小跟别人不一样,有些东西很难做得跟大家一样好,但是我知道,很多事情只要努力去做,也可以做得不错。”

严嘉琪的父亲是一名水利高级工程师,长期扎根于新疆南部地区,为当地脱贫攻坚事业无私奉献,备受群众爱戴。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他的父亲曾作为火炬手参加了奥运圣火传递,那时还在读小学的他因此与奥运会有了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父亲总说,能服务国家的事就是好事,如果你将来有机会像那些奥运会志愿者一样,为国家的奥运事业增光添彩,那该有多好啊。”严嘉琪把父亲的教诲铭记于心,也时刻以父亲为标杆要求自己。

不幸的是,父亲在2020年7月因过度劳累突发心梗离世,这给了严嘉琪沉重打击,让他开始深刻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那就是做一个传递温暖的人,能更多地帮助别人。他对奥林匹克精神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相信自己可以接过父亲留下的接力棒,把父亲的精神传承下去。

成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让严嘉琪倍感光荣与自豪,他负责的是首都机场礼宾服务岗位,主要任务是配合礼宾工作人员完成贵宾接待,并承担协调现场相关车辆、检查行李等任务。在前期培训过程中,英语口语、防护服穿脱、线下实地勘测……他把每一次培训都当作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不漏掉任何细节,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礼宾志愿服务的整个流程。

正式上岗后,这位和奥运有着紧密关联的年轻人每天兢兢业业地执行着礼宾任务,没有丝毫懈怠。他很享受帮到他人后的喜悦和成就感,还有能以个人之小我融入家国之大我的幸福感。他的奋斗目标就是与同伴们尽全力守好国门第一关,并向外国友人展现中国的热情与风采。

大年除夕当天恰逢境外人员抵达高峰期,严嘉琪需要保障的航班比原计划提前半小时落地,他和同伴们在摆渡车上换起防护服,在飞机落地前到达保障区域,圆满完成保障任务。听到因为高峰期需要部分志愿者在除夕上岗两次,他毫不犹豫地揽下这一任务。随着跨年的钟声响起,他和所有坚守岗位的志愿者、机场工作人员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

凌晨3点的首都机场仍然灯火通明,工作近十个小时的严嘉琪的额头上添了一道因为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勒出的印痕,可他的眼中看不到一丝疲惫,反而透露出欣喜,“我们都很开心,因为我们圆满地完成了高峰期保障工作,回去可以睡个安稳觉。请党放心,冬奥有我!”

□本报记者 任洁 通讯员 尹燕斌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