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农民工子女留守变随迁:城市准备好了吗?
就业服务贵在精准
培育更多劳动关系协调员 让劳资关系更和谐
寒假告别“第三学期”
治理广场舞扰民 不能依赖“干扰神器”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需打“组合拳”
工会“巡回体检”温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民工子女留守变随迁:城市准备好了吗?

 

帮助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不是一件让他们有地方读书、识几个字的小事,而是让他们从小接受现代文明教育、主流价值观念以及崭新生活方式,从而造就新一代劳动者的大事。这样的努力不仅是为了农民工利益的福祉,更是为了城市发展的未来。

春节过后,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开始陆续返回工作岗位。《工人日报》记者在昆明火车站采访时,发现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现象——不少打工者除了拎着行李外,还带着自己的萌娃一起前往务工的城市。对此,接受采访的农民工说:“以前自己出去打工,孩子由老人带,现在注意到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外面的学校也容易上学了,所以选择将孩子带在身边。”记者从云南省民政厅了解到,2019年6月到2021年底两年多时间,云南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减少了近4万人。

农民工子女由留守转而随迁,实际上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一种表现,类似云南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也同样存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农民工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且会成为潮流和趋势,这给城市管理、政府服务、城市生活带来新的课题,需要城市管理者及居民引起重视,正确认识,有所准备。

由于历史的原因,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城乡差距,带来了生活水准、文明程度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但这不是农民的过错。人人生而平等,只是分别生在了城乡。这种先天的不公理应通过后天的自由选择而改变。农民工进城是选择改变自身命运,国家推动城镇化进程也正在改变历史。农民工融入城市已成大势所趋,惟有顺势而谋,才能下好“先手棋”。

现在带孩子进城的农民工,都是80后、90后,已不再是上一辈进城打工挣钱、养家糊口的那一代农民了。他们基本上没有务农经历,而且受教育程度较高,进城务工的目的,“改变命运”远大于“生存需求”。尽管他们在城市活得还比较艰辛,但也不愿再回到农村去,成了“没有退路的城市新群体”,而且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再给他们“退路”。因此,城市管理者、用工单位乃至每一位城市居民,都应该从观念上转变对农民工的认识,从感情上包容、接纳农民工的融入,为他们在城市安居乐业提供服务和帮助。

新生代农民工自己奋斗的同时,开始注重下一代的培养教育。改变命运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更多更大的希望在下一代。如果说由于过去条件所限、观念陈旧,他们不得不让孩子留守农村,接受隔代教育,那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接受了更多新的思想观念,他们意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宁肯再辛苦一点,也要把孩子带出来“见世面”,学知识,做新人。这是社会的进步,理应欢迎。

更重要的是,这一代农民工的孩子大多数可能成为城市新的劳动人口。面对人口老龄化、生育率降低的问题,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补充的劳动力,不可避免地需要外来人口。因此,帮助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不是一件让他们有地方读书、识几个字的小事,而是让他们从小接受现代文明教育、主流价值观念以及崭新生活方式,从而造就新一代劳动者的大事。面对这样的任务,我们现在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的条件显然是不够的,仍需加大力度,日臻完善。这样的努力不仅是为了农民工利益的福祉,更是为了城市发展的未来。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