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准备好了
用冬奥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怀北镇点亮“幸福灯” 照亮群众回家路
东城开展燃气安全排查整治
“冬奥动车组停车位置标”精准上线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准备好了

 

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是冬奥周期内运行时间最长、服务范围最广、志愿者人数最多的场馆区域,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观众们将通过公共区进入比赛场馆欣赏精彩的比赛。1月20日,记者从朝阳区获悉,随着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临近,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内的临时设施建设已全部搭建完成,安检设施、景观布置、观众服务、医疗站、无障碍设施改造等均已准备就绪。

无障碍安检口为残障人士、老年人提供服务

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涵盖国家体育场、冰立方、国家体育馆、颁奖广场在内的10余个场馆及配套服务设施。公共区一共设置了13处安检口。预计冬奥会期间,公共区每日将迎来观众、工作人员等人员2万人次入场。

记者注意到,在冰立方和国家体育场之间的公共区内,5号安检门的各项安检设备已经准备就绪,与其“遥遥相望”的是位于其北侧的12号安检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两个安检门的设置大有讲究。“之所以在公共区南、北各设置一个大型安检门,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区域距离公共交通站点比较近,在景观大道奥体中心、奥林匹克公园两个地铁站附近,这样可以极大方便观众们安检入场。”

在5号安检门记者看到,“无障碍安检口”位于整个安检门的最外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赛时,老年人、残疾人士都可以通过无障碍安检口进行安检。我们的志愿者也将在观众进入安检区域前提前进行疏导和询问。”

“我们在观众安检门区域配备了志愿者,他们将提醒观众提前准备好身份证、观赛票,间隔一米安全距离等。”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设发光“雪人”主题花坛等4处大型艺术景观

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共区是非常重要的非竞赛场馆,以蓝白、青绿点缀霞光红作为主色彩系统,景观设计融合冰雪元素,展现中轴线传统文化与北京冬奥会的特点,重点打造了景观大道及周边道路景观旗等形象景观。

公共区的5号、12号安检站是非常重要的通行区域,也是需重点打造景观的节点,工作人员通过巨幅吉祥物形象、印鉴和图形相结合的方式,营造浓厚的冬奥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公共区设置了4处大型艺术景观。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BOP”是进入公共区后的第一个艺术装置,其形象为蓝色海浪托起“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

沿着公共区一路北行,便能看到西侧的“五环”三色带,这是公共区内最重要的奥运元素,冬奥会期间全世界重量级转播商在演播室中制作的节目都将以此为转播背景。公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五环”将呈现日夜两种景观效果,“白天,它是彩色的五环,夜幕降临后,‘五环’将变成光线柔和的白色五环,而且其颜色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不会特别亮或特别暗。”

公共区的第三处大型艺术景观是一个会发光的“雪人”。观众可通过触摸让“雪人”发出音乐声,灯光也将随着音乐变化,仿佛“雪人”正在翩翩起舞。

最后一处大型艺术景观是北京冬奥会城市景观艺术装置,即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玲珑塔南侧的“一起向未来”冬奥主题花坛。“冰墩墩”是这个景观的“主角”,充满中国风的朱漆大门在它的身旁缓缓打开,迎接四海宾朋。

公共区志愿者熟练掌握七大技能

在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观众们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向志愿者们寻求帮助。记者了解到,此前,志愿者们已经开展了手语、导盲犬、轮椅使用者帮扶、形象礼仪、观众引导应急演练、医疗救护心肺复苏以及场馆通信集群使用等七项主题实操演练。

此外,公共区还邀请了残奥会冠军刘玉坤、志愿服务专家黄悌开设专题报告会,力求多维度、全方位、高效率打造一支专业素养好、业务能力强、精神面貌佳的志愿者团队。

公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赛前,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志愿者岗位培训将持续开展,确保公共区志愿者具备履行岗位职责和出色完成任务的必备知识和相关技能,以更加专业的素养服务冬奥盛会。

公共区还专门设置了“公共区志愿者之家”,有休息区、文体活动区、学习研讨区、心理建设区、文化展示区等各具特色的功能分区,装饰有冬奥日历、心愿寄语等,一张张洋溢着青春朝气的照片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医疗站医疗设备及药品全部进场

目前,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医疗站相关医疗设备及药品已全部进场。赛事期间,医疗站将为进入公共区的观众、志愿者以及工作人员提供紧急医疗服务和医疗转送服务。

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医疗站位于国家体育馆东侧,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医疗站设2名医疗官、2名驻站医生、3名驻站护士以及9名120急救车组人员,配备医疗药品、铲式担架、颈托、简易呼吸机、自动体外除颤器、轮椅等医疗设备以及消防等医疗物资。

“工作人员会对进场后的医疗设备进行再次检查和登记。赛事期间,如果某种药物缺货或断档,工作人员会随时与医院沟通,及时补充药品,确保冬奥会期间的应急医疗需求。”医疗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医疗站能够紧急处理常见外伤、擦伤,运动型损伤、骨折,以及呼吸循环系统的危重病情况,还可以通过120及时转诊到后方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本报记者 孙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