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冬奥会通信保障“智慧大脑”正式启动
四阶段培训体系打造冬奥会“最美名片”
暖心腊八粥香飘“小哥驿站”
朝阳区4处交通场站为冬奥赛事服务车辆“安家”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奥会通信保障“智慧大脑”正式启动
——本报记者实地探访北京冬奥会通信运行指挥中心
 

AR数字化创新运维模式、无线固话技术、公网对讲服务……1月10日,位于首钢园区内的中国联通冬奥通信运行指挥中心(TTOC)正式对外启用,全面投入冬奥通信运行保障体系的指挥调度工作。冬奥会通信保障“智慧大脑”也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让我们跟随本报记者一同探访冬奥通信运行指挥中心,听专家揭秘通信保障背后的高科技元素。

运用AR数字化运维模式 排障时间缩短一半

“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期间,全部赛事的指挥运行网络、赛时媒体转播传送网络和赛会基础通信服务,都将通过奥运通信网络这列‘高速列车’连接到全部场馆。而我们的冬奥通信运行指挥中心TTOC正是这趟‘高铁列车’的‘司机’。”站在冬奥通信运行指挥中心的电子大屏前,北京联通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冬奥通信运行指挥部总指挥王传宝介绍。

记者发现,指挥中心虽然仅有300平方米,却云集了中国联通各领域的78位专家。他们将在冬奥期间全程提供包括跨域业务、国际业务的调度和响应,为北京、张家口两地三赛区所有场馆提供7×24小时的技术支撑服务。

中国联通冬奥通信技术运行指挥中心经理刘申申告诉记者:“作为国际赛事,北京冬奥会的网络必须保证7×24小时安全、稳定,且拥有充足的带宽和良好的性能。因此,冬奥会在网络运维中,亟待智能化、数字化创新型运维模式。”为确保冬奥通信网络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他们打造出了AR数字化创新运维模式。应用虚实结合的MR数字化场馆监控,为远端保障人员提供身临其境的场馆群业务指标管理系统。

现场,刘申申与同事临时展开了一场“故障演练”。当故障发生后,AR运维系统第一时间即知设备位置、设备信息、故障原因,直接指引巡检人员到达故障设备处。仅需手机“扫一扫”,设备面板上就可显示出此设备相关参数配置,并同步资管、工单、故障警告等数据,辅助运维人员进行快速排障。“传统的通信网络运维方式,需要专业人员多次现场查勘故障所在,多位专业人员沟通定位后才可提出维护方案,过程较复杂漫长。而且目前因为疫情防控等原因,一旦遇上突发紧急状况,专业人员很有可能无法亲临现场,大概率会延误紧急检修工程。而现在这种基于AR(增强现实)+slam(动态建模与定位)+CV(机器视觉)的新技术,将成为现场工程师的维护利器,可以缩短故障处理时间50%以上,提升运维效率30%以上。”刘申申说。

赛后高科技“奥运遗产”

将更多方便百姓生活

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将分别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举行。赛时及赛事前后,势必会有大量跨地区、远距离的通信需求,这些也为通信运行带来了很多挑战。

“我们首创了无线固话技术,基于移动网,我们通过相关技术,可以让北京、河北两地三赛区都使用统一的奥组委专用号码,获得平稳服务。”刘申申说。

刘申申举例说,比如雪场中的某个点位需要一部电话。按照传统的做法,可能需要进行光缆建设、电缆建设,进行设备投资、布设线路。但是有了无线固话技术,这些建设成本都不需要了。只需要我们在后台使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处理。“从节约、环保的角度说,我们算了算,通过开通无线固话,我们相当于为国家多种了1万多棵树。”

除了无线固话技术,此次,北京联通还创新开发出了可以跨区域的公网对讲服务。

“传统的对讲服务,受距离、地域限制较多。集群通信服务,只能是北京对北京,河北对河北,但是这次冬奥会很多组织是在跨赛区运行的,基于这个特点,我们创新开发了公网对讲服务,可以实现超远距离、跨区域的对讲,但是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感知和传统的通信对讲没有区别。”刘申申说。

刘申申表示,这些高新技术和服务,虽然都是因为这次冬奥会而创新、开发出来的,但是它们都将会作为“奥运遗产”保留下来,将来很有可能加载到日常的业务中,运用到老百姓的实际生活中,方便更多人。

□本报记者 陈曦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