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的入党故事”
敢教日月换新天
安全至上的老谭
审美即生活
整改垃圾倾倒乱象 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审美即生活
——读刘悦笛《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美好的事物往往让人感到愉快,这也是人类在解决温饱之后,不遗余力地寻找美食、美景、美色的原因。“羊大为美”,说的是美食,“淡妆浓抹总相宜”,说的是美景;“回眸一笑百媚生”,说的是美人。其实,我们不需要大费周章地四处寻找美,因为审美即生活,美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我们得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美学”概念倡导者刘悦笛认为,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传统由来已久,《论语》中“一箪食一瓢饮”“咏而归”等名句,就是生活美学的反映。在刘悦笛最新出版的《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中,作者从体现华夏文明精髓的“天·地·人”观念入手,分享中国人在美食、闲居、游赏、器物等方面极富创造性的审美经验,并分析其内在对性情、品德与人性之美的追求,全面呈现中国人宏大多彩、饶富趣味的生活美学传统,再现了中国人活色生香的生活美学场景。作者作为“生活美学”的发起人,此书汇集了他多年梳理、发现和总结的经验与体悟。

以第四讲“饮馔品味之美”为例,作者指出,“色、香、味俱佳”作为当今中国饮食美学常用的语汇,不仅说明国人对于食物菜肴的要求更为深入与全面,而且色香味俱全之美,也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生活美学之核心价值观,至今仍生机勃勃。此外,中国人饮食、饮酒、饮茶的文化,还讲求“五行”智慧,讲究生熟相间、色彩和谐、荤素搭配,这五行观就是一种与身心、与万物关联的本土哲学。作者指出,吃,本是俗事,但是中国人却把它变“雅”了。

譬如茶与酒,都是用来喝的,似乎没什么神奇,但美妙的事就发生在茶壶与酒杯之中。茶与酒,对应了两种审美状态:茶是清醒的“静之美”,酒则是迷醉的“动之美”。

全书大量引用各朝各代各家经典,从《论语》等原典,到《淮南子》等诸子百家,到《春秋繁露》等各代经典,到不常被引用的丛书如《群芳谱》等明清笔记,到现代大家及海内外专家专著、论文等,材料丰富、内容翔实,有理论有实证,生动有趣地展示了一个在数百年乃到上千年的历史中,延续着的、不断演绎着的、活生生的生活美学传统。

□邓勤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