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大龄学生、蒙古族刺绣非遗第六代传承人、被评为“北京巧娘”的吴晓英近日接连收到喜讯:在2021“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及文创产品大赛中获得“TOP100总榜单奖”;所带团队被评为2021年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获得入驻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理工园)的资格……吴晓英喜极而泣,外人很难想象,这位年过五旬且身有残疾的女性是如何取得今天这些成绩的。
身残志坚
传承蒙绣技艺开始创业
54岁的吴晓英幼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导致双腿残疾,身残志坚的她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从9岁开始跟随母亲、姑姑、姨妈等长辈学习传统蒙古族手工刺绣技艺。在身为蒙古族传统刺绣非遗传承人的母亲阿拉塔琪琪格的精心教导下,她学会制作蒙古族传统服饰——巴特尔马甲、蒙古族头饰、蒙古族齐肩长褂等民族服饰,成为这门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
1993年,吴晓英来到北京平谷打拼,卖过大桃、推销过药品,还干过照相制版师、企业内刊主编等工作。2008年下岗后,面对85岁高龄的婆婆、残疾的丈夫和14岁的女儿,不服输的她选择自主创业,创建了北京盈盛悅刺绣部,产品包括苏绣旗袍绣花、蜀绣挂画、京绣首饰盒、手工刺绣香包等类型。
拿着仅有的2800元启动资金,吴晓英顶着冬日的凛冽寒风,拖着残疾的双腿在外奔波,费尽周折才拿到进出口贸易公司发来的第一批订单,顾不上庆祝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制作。屋里凉飕飕的,冻得双腿钻心疼痛,为了尽快完成这来之不易的订单,她每天起早贪黑地刺绣,根本没有时间休养。
经过35天夜以继日的努力,吴晓英终于高质量完成了绣制作品,得到国外客户的认可。捧着靠刺绣技艺赚到的第一笔薪水,她的泪水奔涌而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欣慰和成就感包围了她,“虽然双腿残疾,但我还有一双健康勤劳的双手,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吴晓英说。
为了更好地和国外客户交流,吴晓英学习上网了解行情、写博客、用商务通和客户交谈,并自学了英语和日语,还学会使用QQ和微信。2010年5月,她带着《红楼群芳》《巨龙腾飞》等绣品受邀参加上海世博会北京周的宣传展览。看着老外们惊讶的表情,听着他们“OK”的赞扬,她自豪地挺起胸膛,创业的信心更足了。
扶残助残
积极参与多项公益事业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吴晓英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她的丈夫患上肺肿瘤,高额的医疗费几乎倾尽家中所有。为了凑足手术费,她一横心卖掉一半原材料,凑足医药费让丈夫完成了手术。在她最困难的时刻,北京市多家爱心团体伸出援手,不仅送来关心慰问,鼓励夫妻俩要坚强,而且给予实质性帮助。2010年12月,市妇联帮助她的刺绣部申请了30万元市级重点项目资金,平谷区残联为她申请了1万元残疾人自主创业资金,刺绣部得以在原址上改扩建;2011年,她被评为“北京市残疾人自强模范”。雪中送炭的情谊如阳光般温暖了这个坎坷的家庭,笼罩在吴家上空的阴霾逐渐散去。
得到各方关怀的吴晓英懂得感恩,总想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2013年,她在满洲里、绥芬河建起两个边贸网点,承接绣花旗袍项目。2016年,她帮助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残疾人张利娜成立残疾人互助协会,教她们旗袍盘扣、中国结等工艺品制作技术。
十多年来,吴晓英开办针对残疾人的免费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6682人次,既增加了残疾人的经济收入,又激发了他们创业就业的热情。和吴晓英一起从事刺绣的姐妹们最多时有102人,其中残疾人40名。同时,她参与了汶川、玉树灾区捐款,贫困母亲救助,“7·21”捐款等活动,还与内蒙古、北京平谷的两个家庭结成爱心对子,贡献微薄之力。“我是一名有着10年党龄的党员,为公益事业做贡献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吴晓英说。
勇战病魔
勇敢面对命运的恶浪
命运似乎非常喜欢捉弄这位吃苦耐劳的女性。2015年1月,一纸癌症的诊断书犹如晴天霹雳般击中吴晓英,她整个人的思维陷入空白。接下来的几个月,她穿梭在各大医院之间问诊,治疗间隙还要处理订单。当时,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我活着,就要保证工友们有活儿干。
2015年3月,吴晓英接受了手术治疗,随后进行放化疗,无论多痛苦她都没有放弃,因为她知道,只有和病魔殊死搏斗才有生的希望。在此期间,平谷区残联为她垫付两万元医疗费,工友们也纷纷慰问她。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后,她整合资源,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创建了一个残疾人网络销售平台,开设两个网店。
2019年9月,吴晓英设立蒙古族服装服饰手工刺绣项目,制作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手工刺绣香包、头饰、服饰等产品。她与北京市残联、内蒙古残联建立框架性合作关系,帮助当地残疾人承接中国结制作、汽车坐垫加工等项目。她还通过上海某平台对接俄罗斯、阿富汗等国的客商,通过商务部港澳台侨联谊会拓展合作渠道。
创业以来,吴晓英先后获得巾帼创业明星、北京市残疾人自强模范、首都巾帼创业先锋等诸多称号。
提升自我
半百之年重回校园深造
吴晓英的业务一直处于手工制作的个体经营状态,为了提升自我,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半百之年的她毅然选择重回校园深造,希望通过拓展知识和实践层面突破现有技艺传承的局面。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2020年,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进行扩招,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为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提供学历教育,有效实现“工学结合”,幸运的吴晓英成为该校2020级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一名在校生。
她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周末辗转倒上几次公交车到校学习。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她在专创融合、行业转型、带动就业、产品升级等方面有了更深认识,学会进一步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和品牌打造。
2021年6月,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她带领“绣美英华——打造国潮新蒙绣第一品牌”团队参加了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评选活动。经过初赛网评、复赛和决赛路演,该项目在全市近百所本专科院校的2000余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创业团队二等奖。
同时,考虑到她迫切需要有实操条件的场地支持,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全面指导她做好大学生创业园的入驻申请,应对入驻答辩,并与大学生创业园多次协调推荐,最终助她获得入驻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理工园)的基本条件。这也是该校自2020年12月“冰山数据”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后的第二支项目团队,是全校首支非实创、求孵化的项目团队。
好消息接二连三:她的作品《树叶盘金刺绣挂件书签系列》在2021“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及文创产品大赛中获得“TOP100总榜单奖”,并在北京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暨“创客北京2021”创新创业大赛中夺得创客组前五十强。
这个外表瘦小的女性心中一直燃烧着熊熊火焰,要把蒙古族非遗刺绣技艺传承下去,带动更多人学习中国传统技艺。以针为笔,自强不息,用蒙绣传递中国优秀文化;以线为墨,发扬工匠精神,以蒙绣开启人生新境界。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