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气温不断下降,此时,很多人是不是想起了妈妈的谆谆教诲:年轻时不注意保暖,当心老了以后“老寒腿”。“老寒腿”真是冻出来的吗?为何有的人一受凉就会关节疼?又该如何有效防治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老寒腿”的真相。
“老寒腿”并非老年病
关节炎从医学上来说是关节软骨的退变引起的关节炎性反应,通常认为是关节老化的表现。关节的骨头表面都有一层软骨,是人们通常说的脆骨。当这层软骨受损或者是老化之后,容易出现磨损,就如同车的车胎一样,会越磨越薄。这时候就会出现关节炎的症状,比如肿胀、疼痛、积液,严重的可以引起关节的畸形和关节僵硬。
我们常说的上下楼困难、膝关节反复疼痛、走路咔咔作响、阴雨天宛如“天气预报”……这些“老寒腿”的症状,很可能是膝关节的骨关节炎。
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全球有超过3亿人患有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60岁以上人群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也是中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
人们常认为关节炎是一个老年病,事实上,所有年龄段的人,甚至包括儿童都有可能罹患此病。
长期驾驶的司机、长期穿高跟鞋的女性、关节受损伤的老年人、平时久坐的上班族……这些都是关节炎易发的人群。而随着老龄化和肥胖的流行,骨关节炎发病率正在上升,逐渐向年轻人和体力活动人群蔓延。
骨关节炎患者的病情有轻有重,轻度的骨关节炎表现为上下楼时关节疼痛,或者蹲起费力。而重度骨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畸形,活动受限,关节肿痛明显等,严重者不能走路,影响生活质量。
“老寒腿”不是“冻”出来的
随着一波又一波冷空气的袭击,妈妈的叮嘱又在脑海中回荡:不穿秋裤小心老了会得“老寒腿”。
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与年轻时受凉关系不大,但与退行性病变和自身免疫等各因素相关,除年龄外,肥胖、创伤和疾病等也是引发该病的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增加,膝关节软骨会变薄、关节液减少,加之日常一些不良的膝关节使用习惯,加速软骨耗损,就容易出现疼痛、红肿、灵活性下降等症状。而膝关节是人体比较大的一个承重关节,受损伤最多,发生病变的机会也就多。因此,寒冷和骨关节炎的发病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有可能加重已有的骨关节炎症状,并影响治疗效果。
专家表示,膝关节是一个喜暖怕冷的关节。如果寒冷已经引起了膝关节的不适,或者双腿长时间感觉冰凉等等,秋裤该穿就得穿。
关节最怕这五个“字”
由于骨关节炎目前还没有能彻底根治的办法,应该引起所有人群的重视,对关节炎日常可以采取适当的干预帮助缓解症状并保持关节活动。
生活中,一些我们可以自我调控的不良因素也会严重影响关节健康。总结起来,关节最害怕以下5个字:
老:随年龄增长,软骨营养供应不足,骨骼中无机物增多,骨骼的弹力与韧性减低,容易导致关节软骨和骨退行性病变。
胖:如果肥胖或体重超标,那么将面临着更高的骨关节炎风险。一方面,体重会增加负重下肢关节的承重压力;另一方面,有不少研究发现,代谢异常也会对关节造成一定的损伤。
伤:外伤是年轻人被骨关节炎缠上的重要原因。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急性外伤,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此外,关节的慢性劳损、不正确运动方式带来的非急性伤,也会加大骨关节炎的风险。
勤:关节用得太狠,容易导致机械磨损,破坏软骨,从而出现骨关节炎。过于频繁地爬山、爬楼等运动是非常伤害关节的。
冷:如果已经是骨关节炎患者,那就需要注意保暖。因为对关节不好的人来说,寒冷会加重病情。
专家建议,保护关节,要避免久站、久坐,适度运动。发现腿沉、晨僵、关节响等苗头,一定要及早就医。
另外,患了关节炎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不仅膝关节会变形导致罗圈腿,还可能因长期致残导致抑郁、骨质疏松、冠心病等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的双重打击。
相关链接
关于关节炎的常见误区
掰手指会不会得关节炎?
很多人没事的时候喜欢掰手指,掰的时候就会响一下,感觉很解压。那么经常掰手指会得关节炎吗?
其实并不会。关节两个骨头之间通常是负压的状态,相互吸在一起的,像吸盘一样,反复的掰手指会改变这个负压的状态,可能会影响到关节的稳定性,但并不会因此导致关节炎。
坐下或站起听到膝关节发出声响是否是关节炎的征兆?
膝关节的弹响并不一定是关节炎,单纯的弹响并不是关节炎的征兆。
膝关节结构比较复杂,除了股骨、胫骨和髌骨三个关节的骨头、软骨之外,中间还有交叉韧带、半月板、滑膜等结构组成的关节。每个人的发育又不太一样,容易出现不是很匹配的情况,这时候可能会出现弹响。但是只要没有明显的疼痛或肿胀等症状,单纯的弹响没有关系,也不影响运动或活动。但是如果弹响的时候伴随有肿胀疼痛,或者是不敢活动,那么还是要重视,去寻找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