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件事令我很苦恼: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很喜欢打小报告,跟老师告状小朋友没有乖乖画画,与别的小朋友玩时会跟大人告状谁抢了谁的玩具……我认为在背后打小报告是人品有问题,损人利己。我跟儿子说这么做不好,可他却觉得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明明是老师说的让大家乖乖画画,不许抢别的小朋友玩具。我要如何跟孩子解释这件事呢?
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孩子的告状和成年人的打小报告并不能够混为一谈。有的成年人可能会因为嫉妒,或者满足自己的私利,故意去诋毁别人,抬高自己;但孩子的告状可能比较单纯,出于另外的原因。我们不能按照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想,而是需要先了解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
幼儿园大班,也就是五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孩子一定程度上能够脱离父母24小时的贴身照顾,逐渐独立起来,想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不喜欢只听从大人的安排,想要独自探索世界。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孩子要与其他小朋友和谐、公平地相处,为进一步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就需要建立规则感。
这个年龄段正好是规则感建立的敏感期,幼儿园则是一个培养规则感的关键场所,在这里孩子培养起了时间规则感(什么时候该吃饭、游戏、午觉)、空间规则感(在什么地方玩耍、奔跑或者休息)、物权规则(什么玩具是公共的,什么东西自己的,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需要借用)等。如果在老师规定画画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却在干其他的事情,这就打破了他的时间规则感,所以会让他感到不安,于是通过告诉老师的方式来找回规则感。
专家建议:
那么如何既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又避免孩子养成爱打小报告的习惯呢?
首先,我们要注意照顾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的想法。对于孩子的一些做法,不要以大人的思维去揣度。我们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以温和与关爱的态度问一问孩子,“宝贝,你当时为什么要告诉老师呀?”“你是不是想帮助其他小朋友拿回玩具呀?”
其次,我们需要正面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避免消极地责备与批评。与其批评孩子打小报告这种行为不好,不如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例如,当其他小朋友不遵守规则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提醒那位小朋友:“现在是画画时间,如果乱跑会影响到其他人。”如果孩子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集体规则,这么做一样可以达到目的。
另外,守住底线,保持灵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在有的阶段孩子特别喜欢重复大人的话,有的阶段孩子特别喜欢跟大人说“不”。在这一阶段,孩子可能就喜欢“告状”,过一段时间也许这种行为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如果“告状”损害了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关系,孩子自己可能就会改变以后的处理方式。因此,只要孩子没有伤害自己,没有伤害别人,没有刻意损害他人的利益,不如就随孩子去。
成年人有成年人的规则,孩子也有孩子的规则,家长大可不必因此产生焦虑,硬要用自己的规则去要求孩子。
□本报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