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一场温柔的教养旅程
亮起来的生活
■征稿启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0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亮起来的生活

 

夕阳西下,残留的余晖铺了一地金黄,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变得热闹起来。布谷鸟送来悦耳动听的曲子;吃过晚饭的小媳妇老太太踩着舞曲,在文化广场扭得开心;一群小孩围在路边的槐树下,嘻嘻哈哈地闹个不停。

夜幕降临,路边的太阳能路灯跟商量好了似的瞬间亮了起来,村庄在灯光的渲染下,呈现出一派祥和景致。望着亮起来的故乡,我的思绪不觉间回到了过去。

儿时的记忆里,每当夜色来临,人们就像归巢的鸟儿一样,从山山坳坳里出来,顺着弯弯曲曲的土路走进了屋门,不多会儿,家家户户的烟囱就会冒出缕缕炊烟。等到夜幕降临,母亲把稀粥和咸菜端到院外的石桌上,一家人就着月光吃饭。吃过饭,母亲摸黑收拾着碗筷,过一会,就一遍又一遍地唤着我们回屋睡觉。

故乡虽穷,但家家重视教育,要是谁家在夜晚亮着一束昏暗的灯光,那这家肯定有念书的孩子。我上一年级时,母亲划着火柴点亮了那盏被冷落了好久的煤油灯。灯光如豆,我看书入迷,时间一长,鼻孔就被灯烟熏得黑咕隆咚。母亲就着我身边的灯光做着针线活,一不小心,她的手指就会被针尖戳得鲜血直流。

1978年夏天,在县城工作的父亲回家告诉我们一个特大喜讯:村里要通电了。

“电是什么?”奶奶挪着“三寸金莲”赶来,一脸好奇地问我。

“电就像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星,照到哪里哪里亮。”我怕奶奶听不懂那些繁琐的解释,就用星星做了比喻。

通电那天,我们一家起了个大早儿,刚一出门,就看见奶奶拉着毛驴站在院外。

“娘,你这是去哪里啊?”父亲不解地问。

“不是说要通电吗?我把驴喂得饱饱的,让它给咱驮电去。”  

奶奶的话语,逗得一家人笑出了眼泪。

因为路况差,电站的工程车进不了村,乡镇书记找人叫来了挖掘机和推土机,刚几天功夫,一条道路就被开辟出来。可是山路太陡,大卡车拉着电线杆爬不上来,村里的男人们就一个个光着膀子,喊着号子把它们一根根地抬上了山。在接电线的那几天,施工人员被安排到农户家吃饭,当轮到我家管饭时,母亲实在拿不出好吃的招待,就把那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炖在了锅里。奶奶看见后,气得跺着小脚说:“这鸡还要下蛋呢!”母亲说:“只要村里能亮起来,就是把家里的鸡全炖了,都值啊!”

那年秋天,随着一阵阵的鞭炮声,家乡终于通上了电。当电灯像正月十五的焰火亮起来时,全村一片欢呼。乡亲们喜笑颜开,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争先恐后地抢着拉灯绳,我们一群小孩子也跃跃欲试地想摸摸亮起来的灯泡。

通电三年后,父亲给家里买回来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那小小的一方荧屏,向我们展示了大山之外的精彩世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没过几年,乡村家家都买了电视机。村民们白天在地里不知疲倦地劳作,到了晚上,一家老小就围在亮着的那一方荧屏前,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里演播的精彩内容。

1996年,奶奶去世,父亲工作调离,我和母亲跟随父亲离开了故乡。从此,故乡就变成了一盏温润的灯,亮在了我的梦里。

多年后,当我的双脚刚刚落在村口,过去的记忆全被刷新。村口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一条条光溜溜的水泥路通往各家院门,村道旁的路灯整齐划一,一座座崭新的二层平房站立在村道两旁,白墙红瓦,耀眼夺目。当我随意走进一家民居,双目一扫,洗衣机、液晶电视机、冰箱、电磁炉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节能灯、射灯、荧光灯、LED灯等灯具看得人眼花缭乱,按下开关,屋里屋外瞬时一片亮堂。

看着眼前的这些变化,我不由地心生感慨,要是奶奶还活着该多好啊,她恐怕做梦也梦不到故乡的人居然过上了这样亮堂的生活。

□张淑兰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