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家教园地
3上一版
 
如何让孩子养成 良好的社交礼仪?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10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让孩子养成 良好的社交礼仪?

邰怡明 绘图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蕊云课堂”由北京市妇联主办,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承办、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社协办。
 

不会和外人打招呼,到别人家做客时乱翻东西,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很多家长都很头疼,虽然明知道孩子有很多社交习惯不对,但是劝阻不当,孩子常常会撒泼打滚,如何纠正孩子在社交方面的坏习惯呢?一起来听听家长们和家教专家在2021年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蕊云课堂”上的建议吧……

陈先生 自由职业者 女儿11岁

家长一定要放低心态,陪孩子慢成长

我认为,孩子不会和外人打招呼,到别人家做客时乱翻东西,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这些行为都是阶段性的行为,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切不可操之过急。

我家孩子之前也不爱跟别人打招呼,同小区有的孩子很活泼,每每见到人了都会叫“叔叔好”。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有些着急,担心她以后交不到朋友怎么办,为这事儿我专门咨询了心理医生,怕孩子有啥毛病。谁知心理医生说,“家长要把心态放慢。从研究上说,孩子在5岁之前是不需要朋友的,而且孩子跟孩子也不一样,性格也有差异,所以不要太强迫孩子。”从那之后,我就不着急了,一切顺其自然。孩子上小学后,慢慢变好了,现在还有了自己的闺蜜。

到别人家做客,孩子乱翻东西,这是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当孩子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立刻很严肃地制止了她。最开始出现这个苗头时孩子还小,那时候她还分不清楚哪些玩具是她的,哪些是别人的。当她想玩别人的玩具的时候,我直接跟她说,“这个玩具是这位小朋友的,你想玩的话得小朋友同意才行。”后来遇到有的小朋友不同意,我就教孩子学会交换玩具……总之,用和平友好的方式教会她处理跟其他孩子的关系。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放低心态,陪孩子慢成长。遇到各种事情时,家长的表现总是孩子最开始模仿的样本。

李女士 文化公司职员 一儿一女

带着孩子多读好书,知书才能达理

见到亲戚时希望孩子热情打招呼,而不是不理不睬;干净整洁的家里,不希望孩子们一番“折腾”,让家里乱得不像样子……孩子在一些社交方面的不良习惯,真的很让父母头疼。

我的儿子比较调皮,女儿比较腼腆,儿子经常上课时跟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跟我说了好几回了;女儿则是不合群,跟同学们玩不到一起,而且见到亲朋,也不愿意热情打招呼……我和孩子的爸爸为此很是烦恼,我们多次耐心地跟孩子们沟通,虽然孩子们会有一些改进,效果还是不明显。

中国有句成语叫“知书达理”,我就试着让孩子们多看一些人文类的书籍,像一些带拼音的绘本啥的,他们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为了让他们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每到周末,我和孩子爸爸会带着他们去书店度过周末时光;或者一家人都待在书房,看各自喜欢的书。经过一段时间后,看的书多了,儿子和女儿的知识面越来越广,绘本里有不少待人接物的内容,慢慢地不断潜移默化,他们的行为就有了很好的规范:听课时儿子跟其他同学说话的时候少了,女儿也慢慢活泼起来,跟同学们在一起玩的时候越来越多。他们见到老师或亲朋,也能主动友好礼貌地打招呼,我和孩子的爸爸很欣慰。

在纠正孩子不良社交习惯方面,我们家长需要多点耐心,多点方法,不要着急,慢慢引导。

黄女士 公司会计 儿子8岁

及时告诉孩子应该知道的各种秩序

我一直觉得,不分场合的大声喧哗,这是没教养孩子的“必杀技”,分分钟气得家长原地想要爆炸。他们的叫喊声回荡在每一家餐馆、每一个电影院和每一节车厢里,或因为其他原因不开心,一旦想要的东西没得到,就喜欢在公众场合哭闹撒野,博得父母的关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养不教,父之过,教育的基础是家庭。作为家长我们应从小教育孩子,公共场合讲话不要被第三个人听到,不要哭闹,遵循秩序。如果你觉得孩子小、等他长大了就好了,不懂事就不去管。这样做不仅让孩子成了“熊孩子”,而你也成了“熊家长”。只有有教养的孩子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长大后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在社会中取得成就。

记得我家儿子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养成了出口成脏的坏习惯。孩子动不动就说脏话,尤其在公共场合的时候,一度让我很尴尬。刚开始的时候我很在意,儿子就越来越放肆,后来我冷处理,回到家后也是各种严厉的教育,告诉他如果别的小朋友公共场合这样,他的感觉怎么样,通过之类的对比,让孩子产生同理心。

慢慢的孩子意识到这样不好,就不故意说脏话了。为什么我们看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很乖、很有礼貌,其实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与其要求孩子做到,不如让自己先做到,这样才能跟孩子和平相处,共同成长。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教育科学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原所长 梁雅珠

家长要教导孩子从小学会守规则 有规矩

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交往,与同志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单位受不受大家欢迎,折射出的是他的家庭教养,家庭教育在其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家长第一次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前要告诉孩子,自己家和别人家不一样,一定要守规矩、懂礼貌,之前给孩子立规矩很有必要。要告诉孩子,要做到有礼貌,主动打招呼;家长和朋友聊天时不能插嘴;别人家的物品不能随便动,需要什么要向主人提出申请,征得同意才可以获取。这就是最初的边界感的建立,让孩子必须懂得这些规矩。

有的年轻家长自己没有这方面意识,对孩子也没有要求,致使孩子内外不分,显得没有教养,需要填补规则意识这一课,并及时传递给孩子。要求孩子做到,家长首先要做到,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从朋友家回来后要及时给孩子点评,做得好的孩子受别人欢迎、尊重,理应受到鼓励。孩子做的不到的地方,家长可提出中肯建议,这就是立规矩的过程。

从小让孩子懂得守规则、有规矩,这是社会行为准则的需要,要守住社交底线,必须懂得自我约束。例如按顺序排队,到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超市里不要的东西要放回原处等,随时随地提醒孩子。从小没有建立边界感的孩子,犯错误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告诉孩子怎样做是对的,是家长的责任。

家长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容易打开保护伞,总以为孩子年龄小,过分溺爱没有要求。其实年龄再小的孩子也有尊严,理应受别人的尊重,但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成人的袒护其实是害了孩子。要给孩子建立对规则的敬畏感,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立规矩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和错。当然家长不能天天空口讲道理,应该身体力行,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不可撼动的规则。

什么事都要抓住第一次,第一次特别重要。比如说孩子到外面不顺心就哭,他一定在家时就有这种行为。家长的任务一是帮助孩子建立好习惯,一是帮助孩子纠正不良习惯。不顺意就哭,是因为孩子有诉求时不会用语言去说,或者说了家长也不太在意,孩子慢慢就会以各种方式引起家长的注意,哇哇大哭最有效,所以不顺心时就哭。

此外,孩子有一种仗势心理,到了客人家因为知道父母顾及面子,所以会钻空子,父母可能当着客人的面就比较宽容,这也是孩子趁虚而入的小心思。孩子这种小任性在萌芽时就要果断拒绝,再哭再闹家长也不答应、不迁就。

对于孩子不愿意与人打招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与他们的心理年龄成熟度有关系。孩子处在两岁左右,是人生初次自我意识建立的萌芽阶段,开始在生人面前知道不好意思了。如果在两三岁、三四岁时偶有这种表现,家长要分析原因,看看孩子是性格内向,还是情绪问题不想说话,度的把握特别重要。若偶然发生可不在意,如孩子的性格慢慢变得孤僻,不愿意与人打交道,家长一定要帮他建立自信,告诉他有礼貌的孩子受大家欢迎,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小伙伴中间,让他渐渐体会到与人交流的乐趣,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人与人之间打招呼是表示友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是温暖。让孩子懂礼貌需要一个培养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没必要上纲上线,给孩子扣上“不懂礼貌”的大帽子。相信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开放”,因为与同伴在一起,会得到更多的快乐与美好。

本报记者 任洁 杨琳琳 余翠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