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名,不但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承载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特别是悠久历史的地名,更是一个地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有力见证。因此,当不久前,北京公布了首都核心区583处传统地名进入保护名录之后,即刻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
据推算,我国见诸文字记录的地名历史迄今约有4000年了。有人形象地比喻:一个古老地名,不啻是一本密码手册,在里面久已湮没的历史文脉会清晰“显影”,从中可以解读出当地的地理特征、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间传说。
众所周知,北京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世界级大都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大量极具历史内涵的地名,这些地名承载了千百年来北京发展演变的历史,不仅有实际应用价值,还进一步展现了古都风韵、历史肌理。因此对首都核心区的历史地名进行保护,不仅是直接地保护了古地名,更是保护了以地名为载体的古都文化。
近年来,我在走访北京的一些历史文化遗存中就发现,很多珍贵的历史地名已不复存在,如今只剩下了人们记忆中的地名。
我们说,历史地名作为一种文化遗存,与当地的民俗、传说、宗教信仰、历史人物等密切相关。像北京这次公示的砖塔胡同,是元代所建,我去过两次,这条胡同可以说是北京胡同的始发地,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此外,这次公示的历史地名,如西羊管胡同、豆瓣胡同、演乐胡同等,都是北京市民耳熟能详的地名,不但文化含量很高,还维系了很多乡愁和历史记忆。
北京的历史地名,除了以人名、姓氏、方位等来命名之外,大量以城门命名道路,如崇文门内外大街、宣武门内外大街、德胜门内大街、安定门内大街等,过去很多人以为这些地名是近几十年命名的,其实都可追溯到明清时期,都有几百年的历史。
这次首批入选保护名录的583处历史地名,其中东城区279处,西城区304处,大多数位于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从地名产生时期看,元代2处,明代153处,清代379处,民国47处,当代2处。它们是北京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也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因此,对这些古地名的法律保护,不但保护古地名不能被随意更改,还能有效保护地名所承载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内涵。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在城镇开发建设、乡镇区划调整或村规模调整过程中,随意更改古镇名、古村名或古街名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让原有的历史文脉彻底中断,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回家找不到路。如重庆近年来主城中心城区老地名就有401个消失!
早在2007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上,地名便被正式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名,都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基因、地理信息,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印记,是一个地区的独特名片和活化石。随意更改地名,实际上就是隔断了文化基因、文化记忆。可见,保护历史地名,就是保护了历史,保护了乡愁,弘扬了文化自信。为此除了国家出台的《地名管理条例》之外,很多地方也出台了地名管理条例。北京这次的对历史地名的保护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会让古都的名片擦得更亮!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