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苑
3上一版  下一版4
 
遥远的手绢
留在记忆里的乡愁
红袄漫话
人间清秋时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9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遥远的手绢

 

“丢啊丢啊丢手绢,轻轻地丢到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有次路过幼儿园,看到小朋友正在玩丢手绢的游戏,不过手绢是用沙包代替的。

手绢又小又薄,便于携带,价钱也比毛巾便宜许多,还不怕脏不怕累,是生活中的必备物品。大人们用它擦汗,顶在头上防晒,席地而坐时铺在地上,防止弄脏了裤子,到了小河边,它又可以洗脸,有时母亲从地里回来,还用它兜些酸枣、西红柿、花生什么的,街坊邻居谁生病了,母亲就用手绢兜一兜鸡蛋去看望,至于用手绢擦嘴、擦泪、擦鼻涕,那是它的本职工作。手绢还被人们当作钱包用,平时的零花钱就放在手绢里,再折叠得方方正正揣进衣兜,还有闲暇时,有人用它卷成一只“老鼠”,惟妙惟肖,然后突然扔到某个人面前,吓那人一跳,随即在人群中激起一片欢乐的笑声。那时没有发卡,年轻女性会用手绢把长发扎起来,像一只漂亮的蝴蝶落在乌黑的头发上,把人衬托得干净清爽、精神抖擞,甭提有多好了。

在家乡风俗中,手绢被作为定情之物,男女定婚的仪式就叫“换手绢”,会绣花的买条白手绢在上面绣并蒂莲、绣鸳鸯、绣喜鹊登梅,这也成了对还没过门的媳妇女红活儿的检验,闺女家都是很重视的,在这方面决不能让人笑话,男方也会把这个手绢一直珍藏,作为两个人爱情的信物。母亲送给父亲的手绢就在堂屋的箱子底下,有一年发大水,父母都出门了,忽然想起那条手绢,父亲还冒险回来取出手绢带在身上。这条手绢一直陪伴父亲到生命最后,随父亲入土为安。

关于手绢,我还有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一次课间活动,我在操场的双杠上玩儿,一不小心摔了下来,头磕在了铁柱上,流血了,疼得我大哭起来。不远处的语文老师赶紧跑过来,掏出手绢捂在我的伤口上,抱着我向村里的卫生室跑去。学校离卫生室有一里多地,记得老师那时还是不到二十岁的大姑娘,平时看起来又瘦弱又文静,但她抱着我跑起来像风一样,还边跑边劝我说,小男子汉,勇敢点儿!这点儿伤就哭,将来还能当解放军吗?我听了就真不哭了。等到了卫生室,老师累得一下子瘫坐在凳子上。医生看了伤口说,幸亏是用干净的手绢捂的,要是用手捂就会感染,治疗起来就麻烦了。后来母亲买了一条新手绢给老师,可她怎么也不要,说那手绢洗洗还能用。

如今,手绢早已淡出人们的生活,定情物变成了黄金饰品,日常用的变成了方便的纸巾,随擦随扔,看起来干净卫生,不用清洗,但却没有了手绢温润亲切的感觉,更没有小时候那日夜相伴的暖暖的回忆……

□寇俊杰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