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水坑清澈多了,走近也没异味了。”近日,记者跟随北京房山区生态环境局、河北涿州生态环境局的环境执法人员来到京冀交界的一处水坑,发现这个曾被“频频投诉”的臭水坑已面目一新,明净的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
水坑位于房山区韩村河镇和涿州市东仙坡镇交界处,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有10多米深。之前,坑内水体散发着恶臭,水面上还有成片的白色垃圾漂浮。“尤其夏天,遭到村民多次投诉。”房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第六大队吕士飞说。但这个地方属于两地交界处,单独执法难度很大。
“既然这样,那就两地执法人员一起现场执法。”吕士飞说。过去,遇到交界地带的污染难题,要先上报北京市,由市政府发函给河北省政府,再逐级派到县市层面,效率低。自从房涿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后,两地可直接沟通,效率大幅度提升。杜绝倾倒垃圾,严查周边石材加工厂、砂石厂倾倒废水行为,没有了污染源,水质逐渐变得清澈起来。
除了固定区域,去年,本市首次将移动源监管纳入京津冀环境联动执法重点工作,房山区联合涿州共同执法,对进京车辆进行“全方位体检”,守好北京西南大门。
截至目前,房山生态环境局和河北多地联合执法已有3个年头,还建立了信息共享、数据共享的联合执法机制。
□本报记者 周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