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征稿启事
党员情结
我的高考
至今热血犹殷红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6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至今热血犹殷红
——读《邓稼先传》
 

阅读《邓稼先传》的过程中,我的脑海时常浮现位于两弹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即九院旧址)的邓稼先旧居的场景,似乎还能看到那个伏案用功的身影,让人不敢高声言语,生怕打断主人的思绪。生活简朴至极,意志坚如磐石,工作不遗余力。他们屡建奇功震寰宇,崎岖道路信踏平。

邓稼先在美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条件诚可贵,环境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他加入放“大炮仗”的伟大而隐秘的事业中,发扬“我将无我,不负重望”的精神克服困难、攻克难关,艰巨的任务挡不住前进的步伐,沉重的担子压不垮勇任的铁肩。他与同事们夜以继日地奋战,经常感叹“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即便是往返住处、办公室的途中,脑子也没有一刻放松,毕竟时不待我、渴盼殷殷。行色匆匆,因为肩负使命,不得不跟严峻的形势赛跑;步履坚定,因为确信自己跟祖国的夙愿终将成真。立志“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他们始终保有一颗赤诚之心,越挫越勇、越勇越强,“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让中华民族拥有了保家卫国的“打狗棒”和挺直脊梁的底气。

两弹城那些或高大或低矮的树木,或粉红或雪白的花朵,春叶的葱茏及秋草的枯黄,都掩映或见证过邓稼先的忙碌,争先恐后地描述先贤的事迹:深夜时分,昏黄的灯光还照亮着辛勤探索的“道路”;他面露笑容,必定是解开了某道难题。

杨振宁评价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在中国共产党喜迎百年华诞之际,重温他光辉的一生格外有意义。作为科学家,他勤奋钻研,“两弹一星”的伟业已然证明;作为热爱生活的人,他是京剧迷,有着丰富的“等退票”的经验,美食、电影也是业余爱好;作为一名党员,他不忘初心、永葆本色,没有彷徨、没有矛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心系核事业。

正是由于像他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地攻坚,我国的科技水平才能迅速提升,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第一生产力。正是由于像他这样的人懂生活、会生活,对明天有了更美好的向往,才将这份向往转化成为激励人们努力拼搏的动力。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读《邓稼先传》,重游身边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这些“许身国威壮河山”的前辈,令人备受鼓舞。不继过往无以开将来,不奠地基无以起高楼。致敬先辈,致敬那段峥嵘岁月,是为了传承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的品质,光大他们的事业,实现他们的愿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击楫中流,气贯长虹,至今热血犹殷红。

□汤飞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