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矢志报国,打造运载火箭 型号研制的“先锋团队”
努力实现AR领域 更多从0到1的突破
职工创新工作室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5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努力实现AR领域 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史晓刚创新工作室
 

他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杰出青年”;他是北京市劳动模范,还曾荣登福布斯杂志封面……他就是“90后”青年拔尖人才——史晓刚,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他带领团队取得AR领域核心技术专利110余项;攻克大视场角、小体积光栅波导器件批量制备技术,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成功研发多款行业领先的重量级AR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工业、教育、安防等领域。

光栅波导技术,是史晓刚创新工作室的核心技术,通过此技术人们以后不需要电脑屏幕,也不需要手机,只需要一个眼镜,在一个不到两毫米的透明镜片上,就能看到相当于3米之外摆了一个100英寸电视屏幕的效果。“而且它清晰度非常好,坐飞机、坐高铁、走路都可以随时观看,还可以用手势、语音非常自然的交互。”史晓刚告诉记者,在高铁站或飞机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当警务人员或安保人员带上AR眼镜,结合人脸识别技术,他只需要看一眼某个人,那这个人的信息就能够显示在他眼前,能够迅速发现可疑人员。一谈起专业技术,史晓刚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

回顾起研发的过程,“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在史晓刚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国内首批增强现实领域的创业者,史晓刚带领研发团队实现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仅用半年时间便完成了XLOONG X100 AR智能眼镜的研发和量产,并将之推向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的AR智能产品。

回忆往昔,史晓刚坦言:“坚持从0到1的突破,不怕困难,创新攻坚,是团队最真实的奋斗写照。”当时根本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史晓刚和研发人员没日没夜地加班,画原理图、焊接、调试……从仿真软件、到设计光学方案,再到加工工艺、量产……每一步都是史晓刚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反复测试、调整,枭龙首款AR智能眼镜问世。这款眼镜颜值高、功能强,不仅能记录各项骑行数据、运动轨迹,还能随手拍摄沿途风景,生成动态游记,而且运动数据还能透明投射在眼前,眼镜还能3D导航……如今,史晓刚已成功研发出消费级运动AR智能眼镜、AR工业智能眼镜、AR警务智能眼镜等重量级产品。历经5年发展,当年十几个人的团队,已壮大到近百名员工,拥有多项AR核心技术及国家专利。

“做有梦想有担当的攻坚团队。”史晓刚说,“作为AR领域的领军人,我将继续发扬劳模精神,通过自己的技术和创业故事,带动并激励更多青年追寻梦想、实现理想,为促进我国AR产业快速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高铭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