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劳动年龄人口的总规模仍然较大;人口平均年龄为38.8岁,依然年富力强。
“我国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继续存在。”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社会抚养负担较轻,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从总量上看,与2010年相比,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000多万人。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指出,尽管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但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依然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岁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
“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还可以,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宁吉喆说。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认为,国家提出延迟退休,如果男性和女性最终退休年龄一致,释放出的性别红利把一些年轻老年人口变成大龄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又得到增加和补充。
目前我国育龄妇女3亿多人,每年能保持1000多万的出生人口规模;生育政策取得积极成效,出生人口数量快速回升;近10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等积极因素将支撑人口总量保持增长……这都意味着,我国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人口红利将继续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伴随着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红利新的优势将逐步显现。
普查结果显示,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从2010年的4.08%下降为2.67%;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达3.85亿人,占比为43.79%,比2010年提高了12.8个百分点。
“我国现有相当大规模的劳动人口,通过提升国民教育水平和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将持续释放人才红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冯文猛说。
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改善支撑型的人才红利作用更加凸显。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