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前,耿子涵从未想过有一天能拿着扳手、螺丝刀,把自行车拆卸成一堆零件。如今,她已能够熟练地和小伙伴卸下多条自行车轮胎,拼装成工艺凳子,摆放在校园里供大家小憩。上大一的她能掌握自行车的基础维修技能,得益于所在的北京化工大学开展的劳动教育项目。截至目前,该校已有6个学院搭建了8个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依托基地申请了19个大学生创新项目。
北京化工大学依托特色学科和昌平校区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地推出劳动教育项目,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该校北区办主任苏建茹告诉记者,劳动教育基地项目于2019年正式启动,8个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特色鲜明,包括化育百草园、柳湖环保公益、荷塘环保公益、宏德单车、草坪节水技术示范、数字化生态保护、天工润泽园和务实维修工作站,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志愿参与。他们到基地不仅能亲身劳动,还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开展相关科研,学以致用。
比如,针对校园柳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化学工程学院建立柳湖环保公益实践基地,通过专业检测处理技术对荷塘水体进行检测和净化,开展柳湖水质改善工作。同时,在环境工程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该基地累积12组学生团队申请“萌芽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净水流远创意设计大赛”等竞赛项目,1组学生申请大创课题(创业类)。项目开展至今累计完成湖区踏勘调研50余次,水中作业10余次,参与实践的志愿者达1700余人,柳湖水质从五类水升级到现在的二类水。
机电工程学院依托机械制造、工业设计等专业,利用校园废弃的旧自行车建立宏德单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通过购买零部件重新改装变废为宝,重组了可供校内免费使用的共享单车70余辆,同时修理车辆1000余次,志愿时长超过500小时。
同时,学校还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打造党建工作新平台。其中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依托本科生党总支建立化育百草园实践基地,学生认领了种植的向日葵后,可写下学期目标挂在向日葵上,以此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工党支部也积极参与到基地建设中,在田间讲专业、在地头谈党史,共有20余个教工和学生党支部参与相关平台建设工作,带动超过1万人次学生参与劳动实践。
此外,北京化工大学围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1+1+N”实践基地运行保障机制,即1个学院负责基地运行,1个科研教学项目提供支撑,N个职能部门承担日常保障和支持,积极拓展劳动实践内容,让劳动教育更贴近师生实际需要,让实践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师生。
“学校注重把劳动精神养成、劳动能力培养、劳动习惯训练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努力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效果,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说。
今年暑假,最早一拨参与基地项目的多数学生将搬到城里主校区学习,劳动教育的接力棒将交到他们的师弟师妹手中。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