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永定门火车站的三次变迁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5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定门火车站的三次变迁

新南站内大厅
新南站外形
昔日老南站
老南站站台
 

北京有五个著名的火车站,北京东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和北京站。五个车站外形不同,风格迥异。站龄最大的当属北京南站,追溯它的历史,不能不提到早年的马家堡火车站和后来的永定门火车站。

很多历史学者认为,北京南站的前身就是清末修建的马家堡火车站,但也有学者认为,北京南站所在位置与当年马家堡火车站的站台有一定的距离。不管北京南站的前身是否为马家堡火车站,可以肯定的是,马家堡火车站与北京南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北京南站有确切记载的“前身”——永定门火车站,正是由马家堡火车站演化而来的。

■建于清末的马家堡火车站

马家堡火车站诞生于大清王朝末年的风雨飘摇之际,注定命运多舛。建站伊始,就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强烈反对,直到光绪23年 (1897年)才由丰台接轨,在距永定门西南3公里的马家堡村村北修建了窄轨火车站,即为马家堡火车站。它是一座由英国人监制、车站外形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按照客货两用设计承担着京汉、京沈铁路上的运输业务。

1898年为便于人们乘车,英国人在车站北边一里的凉水河上修建了一座水泥桥,取代了原来的土桥。因桥是用洋水泥又是洋人所修,当地百姓俗称为“洋桥”。自此,洋桥为地名,沿用至今。

马家堡火车站建成后,带动了周边地区商业和交通的不断发展,德国西门子公司于1899年承建了从永定门至马家堡一条长约7.5公里的有轨电车线路,也就是老百姓称呼的“铛铛车”,使这一地区更显繁荣之态。1900年四五月间义和团运动兴起,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因马家堡火车站为英国人修建,马家堡火车站及英国人居住的小洋楼首当其冲遭到义和团焚毁,史称“洋楼台事件”。与此同时,有轨电车被砸烂、电线杆、轨道被拆掉,这也成了世界上最短命的电车线路。

这之后马家堡火车站虽经修复,并于1902年接待过西逃回銮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但随着前门东西车站的相继建成,马家堡火车站也就风光不再,直至荒芜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此后,在马家堡火车站北边一公里处,在新修的京汉、京沈宽轨铁路旁,建立了临时停车站,后来更名为永定门火车站。这是车站的第一次迁址。

■新中国修建永定门火车站

1959年1月,在北京内城东南角开工兴建了“首都十大建筑”之一的北京火车站,9月开通运营。在此期间,为缓解修建北京站期间所带来的运输压力,在距离老永定门火车站向西一公里的彭庄村修建了新的永定门车站。1958年新的永定门车站投入使用,次年老永定门火车站被拆除。这是永定门车站的第二次迁址。当初在彭庄修建新永定门火车站是作为临时车站使用,设计寿命仅为10年,没想到受岁月命运的捉弄,彭庄村的永定门火车站竟然超期服役了38年(共用了48年)。

永定门火车站自1958年建成后,一直担负着多条干支线的旅客到发和中转业务,特别是各线各次慢车的终到、始发和路过作业。所以,在京城人们的眼里永定门车站是个“慢车站”。由于乘坐慢车的多是普通老百姓,因此,永定门车站是最具平民化的车站。

对于永定门火车站,我的记忆非常深刻。当时,我刚刚走入社会,下乡插队到京郊东南边缘一个叫“刘掌儿”(小刘各庄)的小村儿。每月一次几天的探亲假,都要从“刘掌儿”向北步行八里土路,到达安定车站坐火车到永定门车站,回到家中。假期过后,再从永定门车站购票登车,原路返回。

安定站是四等小站,站台像裸露在风中的一间破屋,任凭岁月风霜的侵袭,显得十分寒酸和孤寂。尽管与北京城里的其他车站相比,永定门车站仍然十分简陋。但比安定车站大气得多。每当休假期满,从永定门车站登车返回“刘掌儿”村时,我们这些“插青”心中总会泛起一阵阵“今日离京何日还”的惆怅。

那时电力机车已经普及,北京火车站几乎都是电力机车。而永定门火车站还是使用蒸汽机车。机车车头排出的烟气常常把车站周围的树林灌木、建构筑物染上一层黑灰色,只有夏季雨后才能显露出它本来的容颜。

返城后,因工作的原因,我常到天津、唐山等地出差,与永定门车站又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交道。那时的永定门车站更显得破败,环顾车站内外的陈旧与混乱,感觉它更像一个耄耋蹒跚、风烛残年的老人,在一条坑洼不平的道路上孤独的踯躅前行。

由于建设永定门车站之初就被确定为临时车站,因此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车站几乎就没有被升级改造过。只是在1986年,站前广场的西北端修建了一个钢铁大棚架式的第二候车室,这也是当时永定门车站最大的一次改造。相对于在改革开放中发生着巨大变化的北京城而言,永定门火车站的状况与这种变化太不相称。

■北京南站华丽登场

1988年,铁路部门为了重新规划北京地区的车站布局,决定将永定门站更名为北京南站。2006年5月9日晚,最后一列火车——北京南开往乌海西2141次旅客列车从南站开出后,老北京南站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那一晚,北京南站的所有职工都来到站台,与老南站告别。众多市民也来到老南站,只为看上老南站最后一眼。在老南站封闭改造前落日西斜的一个下午,我拿起了相机赶赴老南站,为它拍下了一张张照片,以记录它最后的容貌。

2008年8月1日,北京新南站在老南站西南约500米的地方拔地而起开通运行。这是永安门车站的第三次迁址。这次迁址,也是北京南站的华丽转身,它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借鉴了天坛祈年殿三重檐建筑风格的车站主楼,在灿烂的阳光下璀璨夺目,富于现代设计感的同时又融合更多的传统造型。坐在高大宽敞的候车大厅里,想想几十年前,老永定门车站以及老南站摩肩接踵的景象,心里不由得生出一股舒适和惬意,随之而来的还有无尽的遐思。

主讲人介绍:

邱崇禄:中国水利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

2009年《胡同深处的公用电话屋》一文荣获北京广播电台举办的“六十年胡同传奇”大型故事征集活动一等奖。2020年,荣获“大美永定,锦上小康”摄影大赛纪念奖等,先后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纸媒、杂志发表关于老北京民风民俗、故人轶事、寺庙文化方面数十万字的文章。2019年4月著有《宣南·根脉深深》一书出版。

□主讲人:邱崇禄 文/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