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遗踪已无存 故事永流传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4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阳门下曾有两小庙
遗踪已无存 故事永流传

正阳门西侧的关帝庙
1913年拆除瓮城,原来封闭的瓮城变成了开阔的场地,关帝庙和观音大士庙露出真容。(历史照片)
从箭楼门洞中看正阳门
 

正阳门城楼雄踞在老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俗称前门。它北靠天安门广场,南望前门大街,与箭楼、五牌楼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早年,在正阳门城楼和箭楼的东西两侧,有半月形的城墙与城楼和箭楼相连,形成了一个东西长108米、南北宽85米的瓮城,也称月城,这就是老辈儿北京人说的“瓮圈子”。在瓮城之内,正阳门城楼之下的门洞东西两旁各有一座黄瓦履顶的小庙。东为观音大士庙,建于明代崇祯年间。西为关帝庙,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是明清两代皇家寺观。原来北京内城各个城门的瓮城里都只有一座小庙,唯独正阳门内有两座小庙。两座小庙黄顶白碑,树木参差,灰墙环绕,像两个卫兵,护卫着高大巍峨的正阳门城楼。

今天,两座小庙已经荡然无存,而曾经的故事却一直流传到今天。

观音大士庙 曾留下一段洪承畴卖国求荣的历史

《北京寺庙历史资料》记载:观音大士庙占地一亩余,佛殿及住房十三间。庙内法物有佛像十九尊,神像十九尊,铁鼎炉一个,铁钟一口,琉璃五供五件,铜铁香炉十一个,铜锡蜡扦二十件,铁磬两口,高上玉皇经一部,另有碑四座,刻两件。

清初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一书中记载:“北都正阳门西月城中有关壮缪庙。东月城有观音大士庙。其观音庙乃崇祯中敕建。以祀经略洪承畴而配关壮缪者也。后知洪生降。改祠大士焉”。观音大士庙墙壁上,有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兵部职方郎中虞淳熙撰写的修筑都城碑记和清朝乾隆九年(1744年)刑部尚书张照撰写的碑石。

据说,观音大士庙的建立,曾和历史上的末代皇帝开过大玩笑。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命运多舛,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为抗击清皇太极入关,崇祯亲设筵席招待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洪承畴,授尚方宝剑命洪承畴北征御敌。哪知,洪承畴战败被俘投降满清。消息传到京城,众大臣唯恐崇祯皇帝伤心,不敢把实情禀告崇祯,伪奏洪承畴已经阵亡。崇祯皇帝信以为真,悲痛欲绝,下旨在正阳门下东侧为洪承畴建庙一座,庙中为洪承畴塑像设立牌位。祭祀当日,崇祯帝率文武百官挥泪亲撰祭文,设坛祭祀这位“忠勇的报国英雄”。

明朝规定,忠臣死节,最高设九坛,九次设坛祭奠。而洪承畴被破格,祭十六坛,一坛一坛地祭,当祭到第九坛的时候,和洪承畴一起随军作战的太监逃回了京城,向崇祯禀报了实情,洪承畴未死降清。崇祯一听,被弄得好不尴尬。立即终止祭祀仪式,下令工匠捣毁庙中塑像,砸毁排位,把小庙改为观音大士庙。

清军进关后的第一个春节,北京城里的鞭炮声彻响了一夜。大年初一一大早,洪承畴和妻妾们睡得正香,忽然闻听守宅的护卫报告,将一副对联交给洪承畴。洪承畴接过对联一看,脸被气成了猪肝色。只见那副对联写的是:“忠义孝悌礼仪廉,一二三四五六七。”上联缺“耻”,下联无“八”。这分明咒骂洪承畴是无耻的王八,他能不生气吗?而这座小小的观音大士庙,留下了崇祯皇帝贻笑大方和洪承畴卖国求荣的一段历史。

前门瓮城中的观音大士庙本为祭祀洪承畴而建,洪降清之事明晰之后,才被改为观音庙。自此每逢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六月十九成道登莲台,九月十九出家传道之际,观音大士庙香火极盛,四方百姓纷纷至此拜祭。

正阳门关帝庙

光绪皇帝64次来参拜

明清时,北京内城有九门十庙之说,在内城的九座瓮城内都建有庙宇。除德胜门、安定门供奉真武大帝外,其余各门均供奉关帝,但惟以正阳门下西侧的关帝庙香火最盛。这座关帝庙因地处国门,位置显赫,明清两朝朝廷每年都有祭祀活动,外国使节朝谒出来,都要到此祭祀一番。皇帝除在祭天坛、先农坛路过正阳门必驻足关帝庙上香祭祀外,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民间传说的关老爷磨刀日,朝廷也必派大员前去祭祀这位汉前将军。国家遭遇巨大灾难时,也要在此庙举行祭祀仪式。正阳门关帝庙之所以被世人推崇,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传说此处的“关帝签”十分“灵验”。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侍郎李若农,字文田,当年参加咸丰已未科会试时,在考前来正阳门关帝庙求签。他求得的签语是“名在孙山外”。李若农看后很是失望,以为会名落孙山。等到殿试发榜,状元为孙家鼎,榜眼名孙念祖,李若农得了个探花,实列二孙之后,与签语相合。李若农叹服不已。此闻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奇,以至正阳门关帝庙的“关帝签”有天下第一“灵签”之称。

关帝庙香火极盛的另一原因,是这里的关帝木雕像是明代皇宫用过的旧物。当年明世宗嘉靖皇帝嫌皇宫里的关帝像太小,命人重制一尊大像易之,把替换下来的这尊小像赐给了前门关帝庙。老百姓得知庙中关帝像乃皇帝御赐,更加崇拜至诚。求福求寿者,求子嗣者,络绎不绝。

明万历四十二年,明廷因灾举行过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动。祭祀当日,皇帝派司礼监太监李恩齎手捧九旒冠、玉带、龙袍、金牌,牌书赐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在正阳门关帝庙建醮三日,颁告天下。从此,正阳门关帝庙更是名声大振。

此庙不但皇家供奉,百姓也来烧香。庙内供奉的三柄大刀,大者长二丈,重四百斤。其余二刀,一重一百二十斤,一重八十斤,均系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陕西绥德城守营都司,在前门外打磨厂三元刀铺定制的真刀。因而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关老爷单刀赴会民间俗称的雨节,是关老爷磨刀日,关帝庙必举行磨刀典礼一次。届时将刀抬出,三元刀铺派人来此将刀磨光,再放回原处。而此时到关帝庙参加磨刀观礼的京城百姓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庙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清朝光绪时期,慈禧掌控大权,而光绪很想成为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可他对慈禧的强势打压却无力挣脱,面对江山的残破衰败也无法施展抱负,心情的愤懑与压抑可想而知。他无法做出切实的行动,只有将希望寄托于烧香拜佛,祈求上苍的保佑。史书上记载着光绪皇帝曾64次参拜正阳门关帝庙的纪录,实在是令人深深的感慨。

民国初期,瓮城被拆除后,这两座小庙露出真容,庙的香火更盛。关帝庙内有清末山东巡抚、民国外交总长、国务总理孙宝琦书“大汉千古”匾一方,张学良夫人于凤至献“灵镇山河”匾一方。庙内曾藏有唐代画家吴道子画的关帝像一幅,堪称稀世珍宝,可惜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时此画被掠走。

1967年因准备修建地铁,观音庙和关帝庙被拆除。在此之时,市区领导动员周围一些公社、大队进城运砖,南苑公社槐房村的社员从正阳门拉回准备建房的城砖中,夹杂着一些碑石。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观音庙和关帝庙的院墙最后被拆除。

2008年6月,槐房村村民在城镇化建设时,发现了正阳门关帝庙的两座石碑。其中一块石碑的碑文是董其昌所书的《汉前将军关侯正阳门庙碑》,另一块碑的碑文为康熙皇帝书法老师沈荃撰并书的《正阳门关帝庙碑》。而这两座石碑正是当年从正阳门拉运到槐房村的那批砖石。

为更好的保护《汉前将军关侯正阳门庙碑》,丰台区在槐房公园内建立了碑亭。古碑静静地矗立在公园中,使槐房公园内又多了一道迷人的风景。而对另一块《正阳门关帝庙碑》也择予以地保存。

主讲人介绍

邱崇禄:中国水利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

2009年《胡同深处的公用电话屋》一文荣获北京广播电台举办的“六十年胡同传奇”大型故事征集活动一等奖。2020年,荣获“大美永定,锦上小康”摄影大赛纪念奖等,先后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发表关于老北京民风民俗、故人轶事、寺庙文化方面数十万字的文章。2019年4月著有《宣南·根脉深深》一书出版。

□主讲人:邱崇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