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苑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宽窄一颗心
樱桃沟
红袄漫话
攒幸福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3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宽窄一颗心

 

读白居易的诗《小宅》,“小宅里闾接,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庾信园殊小,陶潜屋不丰。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诗里的“宽窄”二字在我看来,表面上是在说小宅的宽窄,其实深究不然,诗人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哲学道理,那就是人生何处不宽窄?宽窄都是一颗心,全在我们的一心之间。

宽与窄,在《康熙字典》里的解释分别是“爱也、裕也。又舒也”,“狭也、迫也、隘也”。宽窄这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字组合在一起成词,说尽了人生处世之道。宽以待人,窄以利己。一个人的人生路有多宽,福报有多少,心镜有多豁达,尽藏在“宽窄”之间。

《菜根谭》中有这样两句话:“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待人以宽,人必感恩念好,窄以修身,己必德高望重。人生在世,宽窄是天平的两端,心就是一横梁,一生走窄路,走着走着,便也走向了宽处。

曾国藩说,自己天分不高,一生走的都是窄路,由于天资笨拙,他“读笨书,打笨仗,想笨法”。了解曾国藩家史的人都知道,他说的这话并非都是虚言,他的父亲曾麟书就是笨的出了名的主,一生考了秀才十七次才勉强过关,到他这一代,他也是考秀才就足足考了九次。在曾国藩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他有什么优越的“光环”、“技巧”和“捷径”,只有一股子“笨劲”,他走了一条“勤奋、吃苦、踏实”的窄路,而且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然而,就是这条“窄路”,最终使得曾国藩创立湘军成为统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从人生最窄的路走到了最宽处。

人生何处不宽窄?上至曾国藩的为官之道,下至我们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家人之间、亲戚之间、朋友之间,乃至同事与陌生人之间,谁顾家多一点、谁付出多一些、谁提供帮助多一点、谁明事理一些,碾细剖碎了看,其实也没多大个事儿,只要我们懂得宽待别人,窄对自己,心不贪不占,愿意退一步解决问题,那所有的事儿都会变得容易起来,得个圆满结局,换个愉快和幸福。

记得当初我刚把母亲从乡下接到城里的时候,由于生活习惯不同,母亲与妻子之间也总是有些小矛盾,妻子不喜欢母亲的做事方式,而母亲又不喜欢妻子的言语行为,婆媳关系不和谐。有时候,妻子的言语重了些,我认为这是妻子对母亲的不满,而有时母亲做事偏执了,我又认为这是母亲对妻子的刻意针对,总之,我说了谁都没落着好,最后反而妻子和母亲都说我偏向了对方,闹得一家人都不开心。后来,我的岳父知道了妻子和母亲之间的事情,就告诉我,每次只在她们闹矛盾的时候相互劝劝,但不评判谁对谁错,只需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孝下亲就行了。令我没想到的是,岳父的话还真管用,在我不责怪她们任何一个人后,母亲与妻子竟然握手言和了,日子顿觉幸福不少。

卢梭说:“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忍耐是宽也是窄,窄以利己修品行,宽以待人是推己及人,如果我们总要求别人太窄,放纵自己太宽,那永远也走不到宽处。

人生何处不宽窄?人生的境界,宽窄都在心中,“宽”或许并不宽,“窄”也或许并不是真的窄,只要我们心怀“宽窄”,即便我们真的在生活中走的是条窄路,那也一定会有走到宽处的一天。

□颜克存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