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言:
白衣执甲,勇往直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小家幸福,国家安康!
“今天是女儿1周岁的生日,我为她布置了一个生日聚会,小家伙一直笑得很开心。你也想陪在她身边,一起过生日吧?我跟她说,等爸爸打‘怪兽’回来,就陪你玩儿。”这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主治医师谭萌写给丈夫张龙的一段话。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张龙选择随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抗疫,同为医生的妻子谭萌则坚守在北京的医护战线。
74天的分别,74天的坚守。白天,张龙和谭萌分隔两座城市,白衣执甲;夜晚,二人唯有写日记聊以思念之情。
“还记得临行前的那一夜,我在床上夜不能寐。那时的心情五味杂陈:有激动,激动的是可以用我之所学去帮助饱受病毒困扰的患者;有自豪,自豪的是可以作为北大医院内科人获得了组织的信任;有担忧,担忧的是疫情的情况;有不舍,最不舍的就是你们。”张龙回忆道,“当时的妻子似乎睡着了。但后来读了她写的日记后顿悟,她也是一夜未眠。只是为了减轻我的心理负担,她装作熟睡的样子。”妻子谭萌和张龙约定,等到平安归来的那天,一定去接他。这一天终于在4月20日到来了。
那一天,不喜热闹的谭萌只是静静地站在一角,丈夫张龙努力寻找,穿过人群,给她送上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回到家里,他们交换了日记,捧读着相互的思念与倾诉。
2020年2月8日凌晨 武汉下班的路上
张龙:武汉的街道空荡荡的。我正在从医院返回驻地,凌晨的武汉如此静谧。第一次来武汉,没想到就成了逆行者。虽然刚来不久,我们已经迅速进入了战斗状态,完全接管了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武汉同济中法新城院区其中一个病区B9西。今天是正月十五,可是饱受疫情袭扰的武汉看不出一丝节日的气氛,我想北京大概也是如此吧,不知道你今天会吃几颗元宵。
2020年2月12日下午 北京下班的路上
谭萌:北京的街道空荡荡的。刚刚结束了今天的工作,准备下班。疫情肆虐,北京虽不像武汉那般严重,但也已严防死守的态势。医院对各科门诊和病房工作都做了战时安排,咱们大内科也临时成立了“综合病房”满足战时需求,各科也开始了轮班轮休。科里的领导都对我很照顾,知道你上了前线,家中的宝宝还不满周岁,想安排给我轮休的岗位,但是我拒绝了。我还是按照科里之前定好的计划成为了三部血透室的主治医师。血液透析是这些长期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绝对不能间断,所以我也风雨无阻的像非疫情期间一样每日忙碌的工作。我是妻子,是母亲,但我也是医生,如果面对疫情连医生都先胆怯了,那患者又该如何面对呢。今天是你的生日,一会视频连线时隔着电脑屏幕,吹蜡烛许个愿吧。我知道你要许什么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2020年2月16日下午 武汉中法新城院区B9西
张龙:开心的事情总是一起到来。今天我们主管的病区迎来了第一位治愈出院的患者,是一位88岁高龄的奶奶,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家医疗队主管的所有病区中出院患者年龄最大的一位,大家都感到无比开心。在武汉的抗疫工作虽然艰难凶险,但也正是这种全身心的投入,让我深切感受到了选择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仿佛就在昨天。原来,患者经过我们的救治重获健康才是那件让我们无比开心且引以为傲的事情,一直都是。
2020年2月20日下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透室
谭萌:感动的事情总是一起到来。一名血透的病人发烧了,这原本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因为长期透析的患者本来就是感染的高危人群。但在严格疫情防控的现阶段,这上升的体温却牵动着患者和透析室医护的心,而且患者的透析时间已经不能再拖了。作为血透室的主治医师,我将情况第一时间上报给科室领导、医务处和发热门诊,医院在疫情防控期间制定的绿色通道迅速开启,短短的时间里便完成了患者核酸、抗体及CT的检测。带着阴性的检测结果,患者顺利的完成了透析治疗,患者眼含热泪的向我们致谢,我却深深的感动于医院防疫力度的强大,而这背后是党和国家。另一件让我感动的是今天大内科工会给我们家送来了生活物资,北京虽然没有封城,但是防疫预警级别也导致了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不便。大内科工会大家庭及时送来了严寒里的温暖,你无需牵挂,家里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