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公交维修的幕后“指挥官”
戚学政:缘定第二“故乡”的扶贫医生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戚学政:缘定第二“故乡”的扶贫医生

 

16年前的一场意外,让内蒙古太仆寺旗骆驼山镇的石海老人卧床不起,而如今却又可以重新走路了。帮助石海老人的,是昌平区中医医院的骨科大夫、56岁的戚学政。

1981年,戚学政参军入伍,在部队卫生所任职,而后在昌平区中医医院工作20多年。2019年,他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医院执行为期一年的京蒙扶贫医疗对口任务。像石海老人一样,经他手获得新生的病人还有很多。

从吉林山区出来的戚学政,知道什么是贫困,也知道贫困地区老百姓是有多么的不容易。看到好多贫困地区的老百姓的那种生活,戚学政就感到阵阵心痛。“到那里看看,为他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刚到内蒙古,我本想看看手术室里的基础设施,和同事聊聊现状以后再展开工作的。”戚学政说。可谁承想,刚到还没半小时,一个片子就送到了他手边——是一位中年妇女,已经在手术台上,打好麻药,准备截肢。

由于这位患者年轻时4个脚趾骨折,没及时治疗,结果随着年纪增加,患处越来越疼,已经难以下地走路,本着“长痛不如短痛”的心理,这位患者准备截肢。戚学政看了片子,了解了病情后,直接从椅子上蹦了起来——“这脚有救,不能截。”在场的医生们很吃惊。

到岗一小时,戚学政就站上了手术台。最终手术很成功,目前,这名患者已经痊愈,又能穿上心爱的鞋子。但是,对于当时的戚学政来说,心却沉了下来。“很多病人是看到了才知道,他们里面有很多是多年前受的伤,没能及时治疗,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遗留下好多后遗症。”戚学政说,“感觉非常遗憾,为那些没能及时得到治疗的患者痛心。”

“为什么你们没有去医院,没有治疗啊?”这是戚学政发自内心的呼喊。但在此之前,当地不管是医疗条件,还是技术水平,亦或设备要求都不具备。现在,在政府的支援下,条件变好了,“我觉得好多事都是能够纠正的,这些病患还能弥补。”戚学政说。

因为受援地区偏僻,交通不便,遇到特殊复杂损伤的病人不方便及时转院,戚学政便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为患者动手术。有一位患者,因摔伤导致左大腿4处骨折。“这还不是这名患者最重的损伤,患者腿里还有之前没取出来的钢板。我们得把钢板取了,再打上新的钢板。”戚学政说,“手术过程中输血也不够,我们一度认为患者可能扛不过这次手术了。”但经过戚学政和当地医生7小时的努力后,成功将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一年来,戚学政做了近200台手术,这还仅仅是骨科内固定手术。他说,他动过刀的外科小手术,自己都记不清了。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一荣誉的名单上,有着戚学政的名字。

对于这项荣誉,单位的同事这样评价戚学政:他是一名把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全部用于骨科治疗的好大夫、老党员。

对口帮扶工作虽然结束,但对于戚学政来说,太仆寺旗是他的第二“故乡”,在那里,治病救人只是基本要做的,他的目标是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我还想回去,如果有机会我再回去,或者是我退休了回去,哪怕再干个一年半载的,跟当地的医生一起,再带他们走一段时间。”戚学政说。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王司同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