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公交维修的幕后“指挥官”
戚学政:缘定第二“故乡”的扶贫医生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交维修的幕后“指挥官”
——记北京公交集团第二保修分公司第二车间窦店场站生产调度员孟宪楠
 

早上6点半,距离上班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孟宪楠已经走进办公室,捧起自己的“老伙计”——一个记满工作任务的笔记本,开始梳理当天的工作任务。作为北京公交集团第二保修分公司第二车间窦店场站的生产调度,他负责8个一保站点、1个二保站点1600余部车辆的保修保养和抢修救援工作。工作中,孟宪楠坚持做好车间的调度员、保修师傅的贴心人、保修质量的把关人。2020年,他获得“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嘴勤手勤腿勤

做好车辆维修沟通“桥梁”

孟宪楠的手机总是不停的响起,来电话的不是线路上的技术队长,就是车间的保修组长。作为生产调度的他,要做的就是搭建起车队和保修车间之间的“桥梁”,让双方畅通联系,时刻了解车辆维修进度。

如今,在生产调度岗位的孟宪楠干得井井有条。但最初接触这个岗位时,他也经历了短暂的不适应。在做生产调度前,他担任过几年保养组的组长。“生产调度和保养组组长可太不一样了。不论是管理的人数,还是负责的任务都不同。”孟宪楠说。在他看来,生产调度的工作更多更杂更广。

“不仅是管理的人数从几个人变成几十个人,而且工作的种类增多了,涉及面也更广了。”孟宪楠说。应对岗位带来的这些变化,他用的“土方法”就是两个字:“勤快”。怕遗漏当天的工作任务,他就找来笔记本一项一项记,每完成一项就画个勾。派车、送料、人员统计……最多的时候,他本子上一天记录的任务有十几项。

安排生产计划、调配临时生产任务、监控日常生产进度……孟宪楠的一天可以用“忙叨”来概括。大大小小各种事,一天当中,他几乎没有时间在办公室坐着。车间、院里、班组……自从担任车间的生产调度,他每天都要在1500平方米的厂区内走个上万步,一会儿,去协调各方面工作;一会儿,去监督各进度环节;一会儿,帮助解决生产困难。

查资料巧安排

完成489部车辆保养

“生产调度是车间的调度员,也是保修师傅的贴心人,保修质量的把关人。”工作中,孟宪楠践行着这句话。在北京公交整合区域公交工作中,按照北京公交集团公司整体安排,第二保修分公司第二车间接收了一批保养难度大的运营车辆。

489辆车对应着27种不同车型;一个月的时间,既要保证速度又要保证质量;车型又杂又多,有的车型从来没有接触过,甚至买不到零件……一连串的难题摆在保养师傅的面前。这些困难,孟宪楠也记在心间。在他看来,生产调度不仅仅是安排任务,更要帮助解决难题。

“虽然车辆数量不多,但因为车辆基础数据严重缺失,生产难度一下子放大好几倍。要合理安排生产进度,还要帮助师傅们掌握保养技巧。”孟宪楠说。面对从没接触过的车型和无从考证的基础资料,他经过思考加快了生产协调频次,维修小组也提高了生产保养效率,车间各岗位均加班加点、全力冲刺。没有现成的车辆技术资料数据,他就在网上查、书里找,还找到有经验的维修师傅请教技术难题。就这样,第二车间窦店场站连续奋战一个月,最终准时交付车辆,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细致划分项目内容

编制生产作业指导书

在窦店场站车间每个岗位的工具柜上都会贴着一个作业指导书,罗列着每个岗位应该完成的各项任务。这个《车间生产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者就是孟宪楠。他在分公司和车间领导的指导下,以保养作业项目工艺流程为基础,结合维保车辆的实际情况,按照车辆结构画块,将车间所有作业项目对应的岗位进行了细致划分。生产各岗位需要进行的保养内容、作业流程、安全规范逐一进入指导书中。“这个指导书对于我们刚入职的年轻人来说,帮助很大,详细记录了每个工作环节的重点、难点,让我们很快上手。”拿到指导书的职工感慨道,“有了这个指导书,我们负责的区域就更精细了,可以说是无缝对接。”指导书的编制体现了孟宪楠对工作的思考、经验的积累,一经推广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目前,指导书不仅贴在工具柜上,而且电子版也发放到每个人的手中方便阅读学习。指导书的编制,还帮助了新入职的员工快速了解个人岗位职责,配合着车间开展的入职培训、专业培训,使新员工快速准确地掌握保养技能,使老员工更好地发现自身不足。

善于思考实践

发明改造生产工具

工作中,孟宪楠关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并把创新成果与生产效率紧密结合起来。他带领窦店车间创新班组的成员们,先后发明改造了多项生产工具。“这个生产工具叫做玉柴喷油器取出器。”孟宪楠介绍说。在没有发明取出器前,师傅们要想取出喷油器只能采用传统的方法。“就是用改锥和扳手,生拆、生撬。又费时又费力,而且还容易损坏喷油器。”孟宪楠说。

为了改进方法,孟宪楠带领窦店车间创新班组的成员们开始研究发明取出器。“我们尝试用杠杆原理制作工具。”孟宪楠介绍道。虽然想法很快产生,但是发明制作过程并不简单。“主要是支点的位置放在哪更合适,还有杠杆多长为宜。这些都不能凭空想,要一点一点试验。”孟宪楠说。最终,“玉柴喷油器取出器”制作完成,并应用到一线中。

“这个工具的发明使单项作业缩短1小时,全年节省作业工时300小时,节省人工成本1.2万元。”孟宪楠介绍说,“我们不仅发明了这个取出器,还发明改造了‘废旧滤芯油回收装置’,它全年可有效处理车辆保养更换的废旧滤芯1.1万余个。还有‘高压计量阀拆解工具’,它可以提高检测效率。这些创新成果都为车间生产带来效率提升。”

□本报记者 盛丽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