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全国两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公共服务”成北京团议案关键词
推进学校财经素养教育
全民阅读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3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共服务”成北京团议案关键词
涉及老年人长护险、无障碍环境建设等
 

记者从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北京团获悉,截至3月8日中午12时(大会规定的代表议案提出截止时间),共有5名代表领衔向大会提出7件议案,内容涵盖国计民生多个领域,包括出台老年人长护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加快保安法和商业秘密法立法等。

关注老年人权益

“我今年提交‘一老一新’两个议案。”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说,“老”议案是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议案。齐玫一直关注老年人权益方面的话题,尤其是老年人长期护理险,从2019年开始,她每年上会都会带上关于长护险的建议或议案,今年也不例外。

她建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修改,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制定有关实施条例,保障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齐玫说,近年来,北京、天津等28个省区市已成为此项制度的试点,她希望“十四五”期间能将长期护理险制度由试行转为稳步建立实施,以解决失能老年人护理费用高及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培训等问题。

此外,齐玫在工作中时刻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她还提交了一份与本职工作息息相关的议案。“我提交了一份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议案。”齐玫介绍。

据齐玫了解,截至2019年,全国备案的博物馆有5500多家,非国有博物馆仅1700多家,占比较少。齐玫表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立和水平的提高,不能仅靠政府,应是全社会共同努力。

齐玫介绍,2017年3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在鼓励公民筹建公共文化设施上给予了明确的支持,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还缺乏可操作性。对此,齐玫建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进行修改,增加“对于民间筹建公共文化设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采取出租等方式,有偿为其提供必要的、适宜的场所”的内容,为民间筹建等提供政策与法律支持。

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

闫傲霜等32名北京团代表提交了“关于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议案。

目前,我国社会无障碍设施严重缺失。我国现有8500万名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还有2.54亿名60岁以上老年人。无障碍环境是他们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是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需求。

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虽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据中国残联开展的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仍有184万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未进行无障碍改造;全国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与残疾人、老年人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六类公共服务设施分别有20%左右的出入口没有无障碍设施,65%左右没有无障碍厕所或厕位。

闫傲霜等全国人大代表认为法律责任欠缺是导致无障碍环境建设出现上述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尽管现行法规设定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义务众多,但尚缺乏完备的强制性监督措施,不利于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

代表们共同建议,提请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牵头,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中,从设施无障碍、信息无障碍、社区无障碍等方面保障有无障碍需求的社会群体平等充分地参与、融入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明成果。

呼吁加快商业秘密立法

商业秘密是中小微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企业最核心和最具竞争力的无形财富,而我国在商业秘密的立法方面却存在空白和滞后。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公管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二级教授马一德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国商业秘密立法”的议案。

据马一德介绍,在知识产权保护格局中,商业秘密是企业最核心和最具竞争力的无形财富,据统计,科技公司大约60%的创新成果最先是以技术秘密方式存在。近几年,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的事件频发,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绊脚石”。

目前,我国关于“商业秘密保护”散见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刑法等不同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缺乏体系性构造。对于在市场竞争中擅自获取、使用、披露商业秘密的行为,我国主要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条款加以制止,并未延伸监管至侵害商业秘密所生产的产品的销售、出口与进口等流通环节,且缺乏商业秘密独立立法具有的周延性、有序性和逻辑自洽性,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市场行为规制法律体系。“目前,无论是从推动国内创新发展,还是促进国际贸易投资而言,都要求尽快加强商业秘密立法。”马一德表示。

“促进企业发展,要加强其产业安全,保护知识产权,尤其是维护企业的商业信息、技术信息、工艺流程等。”马一德表示,因此制定一部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秘密法”已经迫在眉睫,应该早日通过该项立法,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推动保安服务业转型升级

“如今,我们保安从业人员是个很大的群体,却还没有一部单独的法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海淀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企业管理部主任李勇带来提请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安法”的议案。

据他介绍,中国保安行业已经发展了37个年头。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1.3万余家保安服务公司、640万名从业者,年营业额突破2300亿元,行业发展已成规模。李勇介绍,而如此体量的行业,迄今为止,目前我国关于保安行业的法律法规就只有2010年1月1日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和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办法》。通过工作中的实践,李勇认为,《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实施十多年来,目前我国关于保安行业的法律对于保安行业发展现状来说明显滞后,存在规定过于笼统、准入门槛低、缺乏退出机制等问题,不能有效规范保安行为,难以保障保安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我从2018年开始,就想为保安行业呼吁立法。”经过几年的筹备,李勇终于拿出了这份和保安员相关的议案。

“保安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不强,社会存在感偏低,创新服务动力不足。”因此,李勇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急需完善保安行业立法,规范保安服务业管理,加快推动保安服务业向职业化、科技化、精细化与多元化转型升级,让从业者愿意从事保安工作,并当成终身职业,愿意为之作出贡献。

此外,北京团其他代表还提交了关于修改种子法的议案、 关于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议案。

本报记者 周美玉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