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洁)2月23日,教育部对2021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提出最新要求,各地各校要强化学生作业管理,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同时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2021年春季学期是“十四五”的第一个学期。针对中小学生的作业管理和手机管理问题,教育部提出,各地各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表示:“(作业)不能各留各的,语文留语文的,数学留数学的,最后加在一起就过量了。年级组、学科组一定要统筹作业的总量,要在学校建立作业的公示制度,合理调控作业的结构和总量。”
同时,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确保作业难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不得超过课标要求;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系统化设计一整套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教育部要求任课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注重加强面批讲解,对存在的问题做好学生答疑辅导。要给家长减负,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新学期开学后,各地各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细化管理措施,准备好必要的手机统一保管装置。学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把手机管理的具体要求提前告知每个家庭、每个学生,争取理解与支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日常监督,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
此外,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在时间安排上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要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指导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作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补习辅导,指导学有余力的拓展学习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尽最大努力使学生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活动。同时,要完善课后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学校教师参与积极性。
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但一些地方仍存在校外培训过热等突出问题,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今年,各地将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规范培训服务行为,积极推广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维护家长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