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范崎路上 发现乡居田园之美
昆明湖畔访金牛
约 稿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昆明湖畔访金牛

 

“牛年”寻游“牛景观”,别有一番情趣。颐和园里的铜牛是北京著名的景观,于是慕名前往,探寻那铜牛的渊源及背后的故事。

从颐和园东宫门入园,过仁寿门,沿左侧甬路而行,顺仁寿殿南侧向南而行,便来到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继续南行,过文昌阁、昆仑石碑,就远远地看到阳光照射下的铜牛。于是紧走几步,就来到了铜牛面前。

只见铜牛蜷卧于高台之上,四周以高约1米的栏杆而围。整个牛身呈古铜色,神态生动,栩栩如生。仔细观看,牛背上用篆文铸有《金牛铭》:“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原来是清代乾隆皇帝御题的,其大意表明了铜牛的来历和作用。

当看过《颐和园导览》之后,对这只铜牛的来历,才有了更多的了解。

原来,位于京城西北部的颐和园昆明湖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易成水患。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及京城的安全,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在兴建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时,加高加固了东堤,乾隆皇帝还借大禹治水铸铁牛镇服水患之典故,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置于东堤,以为镇物。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还令人在铜牛的全身镶上一层金箔,故称“金牛”。为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他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铭文,用篆字书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由此这只“金牛”便成为昆明湖畔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

这只铜牛身子朝东,头扭向着西北方向,好似回首惊顾,若有所闻,炯炯目光注视着昆明湖。既有“永镇悠水”之意,又有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线的作用。同时铜牛又正对着昆明湖西侧“耕织图”的织女亭,取意以昆明湖(天河)为界,暗合了左“牛郎”右“织女”隔河相望的传说故事。真可谓“一金牛两寓意,营造御园好景致”。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不但焚毁了圆明园,还闯进清漪园烧杀抢掠。当几个列强窜至昆明湖东岸时发现了铜牛。但见其闪着金光,以为是金子所铸,便用尖刀在铜牛身上划了几下,才发现不是纯金的,而是铜的,只是上面镀了一层金箔,于是将那金箔一块一块地剥下来。到了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时,才将被列强破坏的铜牛重新修复。

铜牛造型之美,令前来观赏的游客无不赞叹,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或许是牛年将至,不少游客还将手伸进围栏里,摸一摸牛角,摸一摸牛背,美其名曰——“沾牛气儿,求个好运”。

古朴凝重的铜牛,以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反映了古代匠人的聪明与才智。它不仅造形生动,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既是昆明湖畔的一道景观,更像是一位颐和园的守护神!

□户力平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