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市17家高级别生物安全生猪规模养殖场建成
昌平:将“惠民政策大礼包”送到困难人员身边
平谷马坊镇“百岁老人”口述档案“话党恩”
废弃停车场变身休闲广场
海淀持续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执法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市17家高级别生物安全生猪规模养殖场建成
设计总存栏量可达50万头
 

淘汰平层养殖模式,3层猪舍养猪节能又环保;智能养猪场打通种养结合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近日,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北京已建成17家标准化、规模化、高级别生物安全生猪规模养殖场,设计总存栏量可达50万头。2020年全市生猪存栏32.18万头,出栏17.55万头,顺利完成2020年生猪生产任务目标。

据介绍,非洲猪瘟疫情出现后,北京市生猪存栏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为了尽快恢复生猪生产,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生猪产业优化提升发展和保障猪肉市场稳定供应工作方案》,加快构建高水平生物安全防控屏障和三级供应保障体系,促进生猪产业加快恢复。

2020年,市区两级分别成立工作专班“每月一调度、每周听汇报、问题不拖延、现场定方案”,及时协调生猪养殖场建设所需资金、用地、用水、环评等保障工作,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生猪全产业链防疫监管和动物源性食品溯源体系。统筹抓好生猪恢复生产和非洲猪瘟防控,努力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实现了生猪存栏的大幅增长和产业优化提升。

记者在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的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看到,以前传统的平层猪舍养殖模式已经淘汰,改用3层楼房猪舍养猪。据企业负责人介绍,这种养殖方式的优势在于,不但能够节约土地,还便于实现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降低了饲养人工成本,符合节约型农业的要求。

在平谷区东高村镇新希望智能养猪场里,一进场区映入眼帘的是现代化的育肥楼、全密闭立式发酵罐,丝毫闻不到粪臭味。据场区负责人介绍,猪的排泄物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成为沼液还田,用于改良土壤成分,促进当地生态发展。这里配套了先进的粪污处理设施,对于液体废弃物,运用厌氧和好氧的处理方法,达到沼液施肥标准或者农田灌溉标准,全部还田利用。通过全密闭智能好氧堆肥发酵系统,将固体废弃物快速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打通了种养结合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了种养结合的基本体系,实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

据了解,像这样标准化、规模化、高级别生物安全生猪规模养殖场,北京市现已建成17家,总设计存栏达到50万头,吸引、撬动社会资本45亿元投入生猪养殖场建设。新建、改扩建生猪养殖场项目具有养殖水平现代化、生物安全标准化、设施设备智能化和粪污处理资源化的特点,全面提升了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新建、改扩建生猪养殖场和现有生猪养殖场满负荷生产,可以保证本市猪肉10%的自给率。

□本报记者 孙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